疝氣病因
疝氣的形成和患者的體質有著很大的關系,多是由于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腹腔內產生負壓,導致腹腔內氣壓增大,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見孔就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點或缺損、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疝氣的癥狀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溝區,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嬰兒多系母親在換尿布時發現,較大的小兒則多于入浴時或健康門診時發現的。引起腫塊出現的誘因是腹壓的上升,最常見的原因是哭泣,其他的還有咳嗽、排便、排尿等。較年長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誘發腫塊的出現,腫塊可能只見于腹股溝區,有些則會到達陰囊或陰唇。
當病兒安靜或睡眠時,則忽隱忽現。腫塊系由腹腔內的器官脫出到疝氣袋所形成,脫出的器官以小腸居多,因此摸起來感覺柔軟,退回去時常會伴有咕嚕咕嚕的雜音,其他如大腸、闌尾、大網膜等亦可能脫出。
女性則以卵巢脫出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較硬且多半有壓痛的腫塊。
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之外,有些小孩會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現象,也有些可能會變得易哭、不安等。陰囊疝氣太大則會引起行動的不便。
中醫則認為,疝氣的發病原因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肝氣郁滯憂思、憤怒、情志不舒、氣機不暢、氣竄于少腹而發病。
2。寒濕內停久坐寒濕之地,或雨淋受寒;致使寒濕之邪侵襲肝經,而發病。
3。中氣下陷強力舉重,房勞過度、傷于正氣,致使氣虛下陷患于少腹,或小兒先天稟賦不足:或老年人肝腎虧虛、筋脈松弛、或因脾胃虛弱、中氣下陷、升提失職而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