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腦神經疾病,以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痛為主要表現,國內統計的發病率52.2/10萬,女略多于男,發病率可隨年齡而增長。
那么山叉神經痛是如何引起的
1、病因
尚無一致意見。過去認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并無特殊病理改變。近年來對三叉神經痛的病因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大致歸納為以下兩種原因:
⑴中樞性病因
三叉神經痛的陣發性提示一種感覺性癲癇樣的放電,放電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經脊束核內或中樞其它部位。
三叉神經痛的突然發作、持續時間短暫、有扳機點、抗癲癇治療有效、加之在疼痛發作時中腦處記錄到局灶性癲癇樣放電均支持中樞性病因學說。但此學說難以解釋臨床所見的許多現象。
⑵周圍性病因
即病因在半月節到橋腦之間的后根部分,文獻報告多傾向于周圍病變,有以下學說
①機械性壓迫或牽拉三叉神經根,主要是臨近的血管壓迫三叉神經根。
②動脈硬化引起三叉神經的供血不足。
③多發性硬化或自發性脫髓鞘疾病。
④家族性三叉神經痛。多數臨床資料表明血管壓迫三叉神經根是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主要病因。
血管壓迫學說
血管壓迫與三叉神經痛之間有肯定的關系,有或無三叉神經痛的同齡人血管接觸有質和量的區別。
所謂壓迫指血管在神經根上形成壓跡或引起神經根扭曲變形。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和舌咽神經痛是由于相應的顱神經在根部受到血管搏動性壓迫所致,該區對搏動性和跨過性壓迫特別敏感,而該區以外的周圍神經軸因有雪旺氏細胞包裹不會發生微血管壓迫,動脈粥樣硬化性動脈延長會加重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