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淋巴水腫是指人體由于某部分淋巴系統缺陷引起淋巴液回流受阻、反流,導致肢體淺層軟組織內體液集聚,繼發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脂肪硬化、筋膜增厚及整個患肢變粗的病理狀態。
(一)淋巴解剖與生理
淋巴系統是一個獨立的回流系統,淋巴管回收組織間隙的大部分體液進入靜脈,和靜脈系統共同完成體液平衡、物質交換和回流功能。淋巴結有過濾、防御、免疫功能。最近研究表明淋巴系統有分泌細胞生長因子的功能。
1、淋巴系統解剖特點:
(1)淋巴管:
毛細淋巴管呈網狀廣泛分布于全身,引流所在區域的淋巴液,匯集成集合淋巴管。集合淋巴管無色、透明,管腔內有瓣膜,呈念珠狀。集合淋巴管繼續上行匯合成淋巴干,包括腰干、腸干、支氣管縱隔干、鎖骨下干和頸干,除腸干外均成對分布。右側頸干、鎖骨下干和支氣管縱隔干在右頸靜脈角處匯集成右淋巴干或分別注入靜脈,其余各淋巴干則經乳糜池、胸導管在左頸靜脈角處注入靜脈。
(2)淋巴結:
淋巴結位于淋巴通道上,其形狀、大小差別較大,由皮質和髓質2部分構成。輸入淋巴管注入包膜下的竇狀隙,經中間竇穿過皮質,進入髓質竇,最后形成許多小管道,匯成輸出淋巴管在淋巴結門部離開淋巴結繼續上行。
2、肢體的淋巴:
四肢的淋巴管被深筋膜分隔為淺、深2組,深組收納深筋膜深面組織的淋巴液,伴隨深部血管神經走行,淺組收納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淋巴液,多與淺靜脈伴行。淺部淋巴管數量較多,管徑較細;深部淋巴管數量較少而管徑較粗。淺深2組淋巴管互不直接相通,上肢通過肘部的深淺淋巴結互相溝通,下肢通過腘窩及腹股溝淋巴結溝通。上、下肢的淺淋巴管概括分為三組。
(1)上肢淺淋巴管:
1)內側組:起自手掌和前臂尺側的淋巴管,數量較多,循貴要靜脈方向行進,部分淋巴管匯入肘淋巴結,大部分匯入腋淋巴結外側組。
2)外側組:起自手掌和前臂的橈側緣,在前臂背側與頭靜脈伴行,至上臂前面離開頭靜脈,向內側走行,匯入腋淋巴結外側組。
3)中間組:起自手掌部淋巴管,在前臂掌側面與正中靜脈伴行,注入肘淺淋巴結,少部分上升注入腋淋巴結外側組。
(2)下肢淺淋巴管:
1)內側組:起自足趾、足背內側緣,其淋巴管數量最多,在小腿開始與大隱靜脈伴行,匯入腹股溝淺淋巴結,小部分直接注入腹股溝深淋巴結。
2)后側組:位于小腿后側,伴隨小隱靜脈走行,沿腓腸肌溝到達腘窩,注入腘窩淋巴結。
3)外側組:淋巴管數量少,零散起自足外側緣,多數參加內側組上行,極少數淋巴管上行匯入腹股溝淋巴結。
3. 淋巴循環的生理及意義
(1)淋巴液的生成:
1)淋巴液的成分:
組織液進入淋巴管即成為淋巴液。因此,淋巴液的成分與該組織的組織液成分非常接近。淋巴液的主要成分有水、無機鹽類、蛋白質和脂質成分,除蛋白質外與血漿非常相似。淋巴液中的蛋白質成分以小分子居多,蛋白質的濃度依據產生淋巴液的器官不同而不同,蛋白質通過毛細淋巴管的內皮細胞間隙或吞飲作用進入淋巴管。淋巴液中含有纖維蛋白原,因此淋巴液在體外可以凝固。
2)淋巴液的生成量:
健康成人在安靜時,從淋巴管回流到血液循環的淋巴液約為120ml/h,其中經胸導管引流的淋巴液約100ml/h,經右淋巴導管引流的淋巴液量約20ml/h。平均每日生成的淋巴液約2~4L,大致相當于人體的血漿總量。其中流入組織間隙的蛋白質成分主要經淋巴系統回流到血液循環,因此淋巴液回流對保存血漿蛋白質有著重要意義。
3)影響淋巴液生成的因素:
淋巴液的生成的影響包括淋巴液的成分和生成量2個方面。決定淋巴液成分的重要因素是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和淋巴液的潴留時間。不同組織器官中,淋巴液所含的蛋白質量不同,與該組織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有關。血漿蛋白質透過毛細血管進入組織間隙,與組織液中的蛋白質混合,隨同水和無機鹽類等從毛細淋巴管經淋巴系統回流到靜脈。毛細血管中脂質成分進入組織間隙或回到毛細淋巴管時,均需要與蛋白質結合后才能通過。靜息狀態下從某一組織間隙進入淋巴系統的蛋白質量是一定的,如淋巴回流量增加或回流速度加快,則淋巴液中的蛋白質濃度降低。淋巴液的生成速度緩慢而不均勻,靜息狀態下生成較慢,而體力運動、按摩等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多或靜脈壓升高,則會增加淋巴液的生成量。
(2)淋巴液回流:
1)淋巴管的組織學特點與通透性:
毛細淋巴管為一端封閉的管道,管壁由單層扁平內皮細胞構成,細胞之間呈瓦片狀或魚鱗狀互相疊蓋,即一個內皮細胞的邊緣重疊在鄰近內皮細胞的邊緣上。這種排列方式具有活瓣樣作用,允許組織液及高分子蛋白質、紅細胞、細菌等微粒通過內皮細胞間隙流入毛細淋巴管內,但不能反流。此外,毛細淋巴管壁沒有基底膜,通透性極高;毛細淋巴管的內皮細胞也有吞飲作用。所有這些特點均有利于組織液中的高分子蛋白質及其他微粒進入淋巴管內。毛細淋巴管匯合而成集合淋巴管,集合淋巴管的管壁中有平滑肌,平滑肌收縮成為淋巴液回流的動力之一。淋巴管內部有許多瓣膜,與靜脈瓣膜一樣防止淋巴液反流,使淋巴液從外周到向心方向流動。淋巴管壁的平滑肌收縮活動與瓣膜一起構成淋巴管泵。
2)影響淋巴液回流的因素:
毛細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淋巴管泵是淋巴液回流的主要動力。此外,淋巴管的內皮細胞通過膠原纖維與組織中的膠原纖維束相連,當組織液潴留時組織間隙增大,通過膠原纖維將淋巴管內皮細胞牽拉,擴大細胞間隙,促進組織液流入淋巴管內;較大淋巴管壁的平滑肌有交感神經支配,可以進行主動收縮;淋巴管壁薄,壓力低,任何來自外部的壓力均能促進淋巴液回流,如骨骼肌的節律性收縮、鄰近動脈的搏動、彈性包扎對身體的壓迫、按摩等均有助于淋巴液回流。
(3)淋巴循環的生理意義:
淋巴循環的重要功能是回收組織間液的高分子蛋白質。由毛細血管濾出的血漿蛋白質,不能逆蛋白質濃度差從組織間隙重新吸收到毛細血管,卻很容易通過毛細淋巴管壁進入淋巴系統,從而保持組織間液中蛋白質處于較低的濃度。每天經淋巴循環回到血管中蛋白質約占血漿蛋白質總量的50%。如果主要淋巴管被阻塞,則組織間液中的蛋白質濃度增加,膠體滲透壓升高,引起嚴重的組織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