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先天性心臟病病情是否惡化,對先天性心臟病護理及治療有重大影響,有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長到2、3歲后,犯病減少,活動量有所增加,并不一定是好征兆,反而可能是先天性心臟病病情惡化的預兆。
1、怎樣發現先天性心臟病?
一般受過正規訓練的接生員均能發現新生兒中的先天性心臟病,如大的室間隔缺損、未閉的動脈導管以及面色青紫復雜的先天性心臟病。
一部分嬰兒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是在出生后3—6個月或1周歲以后才被發現,小兒呼吸及心跳快,哺乳困難,生長發育障礙,哭鬧時出現紫紺或昏厥。
病兒體弱多病,在季節變換時,反復發燒及肺部感染。平時飲食過量或活動量過大或哭鬧時也發病。癥狀似感冒或肺炎,實際是心功能不足引發的。
1—2歲經常犯病的患兒,應及時就醫,爭取作出準確的診斷,及時手術治療。
2、要知道病情是否惡化?
有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長到2、3歲后,犯病減少,活動量有所增加,并不一定是好征兆。因為先天性心臟病大體分為兩大類:一類無紫紺,另一類有紫紺。較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在成長過程中肺小血管都發生變化,無紫紺者出現肺動脈高壓,有紫紺者產生肺小血管栓塞。兩類先天性心臟病肺內血管都增多。紫紺的患兒,肺血變多,一時出現癥狀緩解現象,家長誤以為病情好轉;無紫紺的患兒癥狀加重且出現紫紺或咳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