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疾病在生活中很多,有些患者被該疾病折磨的痛苦不堪,這對于我們的健康十分不利,我們都希望可以徹底的將該疾病治愈,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關于口腔粘膜疾病的診斷鑒別。
口腔粘膜疾病的常見種
一、感染性口炎
感染性口炎在嬰幼兒較多見,可單純發病也可繼發于腹瀉、營養不良、急性感染、久病體弱等全身性疾病時。主要有以下三種:
1、鵝口瘡
又名雪口,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此病與新生兒出生時產道感染或乳具感染有關,此外菌群失調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如長期濫用抗菌素)。其表現主要是在孩子的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可有一處或多處同時發病。這些白膜可以發生在口腔內的任何部位,常見于上下唇內側,頰粘膜、舌面、牙齦、軟硬腭上,有時也能波及到咽部。開始為乳白色點狀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微凸起,周邊不紅。不易擦去,若強行擦拭后局部潮紅,可有溢血。一般無全身癥狀,重者可出現食欲低下、拒奶、哭鬧不安、低熱、呼吸困難等。
2、皰疹性口炎
是Ⅰ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最易罹患。起病時可有38℃-40℃的發熱,1-2天后口腔粘膜上出現小水皰,可為單個,也可成簇。小水皰破潰后形成很淺的潰瘍,上面有黃白色膜樣滲出物,周圍有紅暈。患兒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煩躁哭鬧、拒食吐奶等表現。本病終年可以發生,冬春季為流行高峰,具傳染性,可在托幼機構群體發病。若不經治療,經過l-2周會自愈,但容易復發,反復發作者通常與微量元素鋅的缺乏有關。
3、細菌性口炎
它多于急性感染、長期腹瀉等抵抗力降低、口腔不潔情況下發病。可發生于口腔粘膜各處,以舌、唇內、頰粘膜多見。初起為粘膜充血水腫,然后出現大小不等的糜爛或潰瘍,上面覆蓋厚厚的灰白色假膜,易于擦去,擦拭后創面可見出血。全身反應與感染的嚴重程度有關。
家庭護理要點
1、如感染嚴重、癥狀明顯、口炎范圍大時,應盡早就醫給予抗生素靜滴或肌注。
2、局部可涂金霉素甘油、中藥養陰生肌散、以及2%利多卡因止痛。
3、加強口腔護理及對癥治療。
二、創傷性口炎
多因外傷、硬物擦傷或新萌出乳牙的創傷,使相應的口腔粘膜損傷。病損無定形,與受力方向、力度大小有關,多為單個損害。
以下為嬰幼兒特有的創傷性口炎
嬰兒舌系帶潰瘍
是由于新萌出的乳牙切嵴銳利,或同時有舌系帶過短,以致兩者反復摩擦形成潰瘍,久之進一步形成較硬的纖維瘢痕,影響舌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