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潰瘍和糜爛雖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見的癥狀,但是全不同的兩回事
首先在臨床表現上糜爛與淺表潰瘍是有區別的。口腔潰瘍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種潰瘍雖有上皮內或上皮下,淺層或深層,急性或慢性,良性與惡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規則,呈圓或橢圓形;邊界分明,與周圍正常粘膜 “經緯分明”。
復發性口瘡是口腔粘膜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疾病
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緊張、郁悶不樂等情況均能偶然發生,好發于唇、頰、舌緣等,在粘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現,但在角化完全的附著齦、硬腭則少見。年齡不拘,發病年齡估計在10~20歲之間,女性較多。一年四季均能發生,潰瘍有自限性,能在 10天左右自愈。若口瘡經常發生或此起彼伏稱復發性口瘡。其病損呈潰瘍性損害,潰瘍具有周期性、復發性及自限性等特點。
創傷性潰瘍
是指口腔內殘根殘冠、牙齒的銳利邊緣、錯位牙、不良修復體等長期慢性機械損傷形成的潰瘍;或由長期咬腮、咬頰、咬唇等自傷性不良習慣造成的潰瘍。潰瘍的形狀與刺激因子完全契合。有機械刺激病史(包括物理和化學性損傷)或在病損附近發現機械刺激因素存在。潰瘍外形與刺激因素形態相吻合。若去除刺激因素,潰瘍在短期內即可愈合。
而口腔糜爛
臨床表現為與正常粘膜表面齊平的充血和糜爛,并無凹陷,上覆滲出性假膜,形狀多樣,并不規則,與周圍正常粘膜間界限不清。其次,兩者的病程和預后不一樣。潰瘍一般病程較短,一旦愈合,就“干脆利落”,淺在的和良性的潰瘍愈合后都無瘢痕,但深及肌層的潰瘍和惡性口腔潰瘍例外。糜爛一般病程較長,反復遷延,而且愈合過程“拖泥帶水”,但糜爛一般不留瘢痕。最后兩者在顯微鏡下的表現不一樣。
閱讀了上面的內容,向您對于口腔潰瘍與糜爛有了一定的區分了解,發現癥狀還是及早到醫院診斷的好,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祝你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