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炎疾病對于患者的健康損害很大,由于靜脈炎疾病初期沒有特別明顯的癥狀,很多患者容易忽視,這給患者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很多患者不清楚如何診斷護理該疾病,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靜脈炎疾病的分類癥狀表現介紹。
血栓性靜脈炎簡稱靜脈炎是指靜脈血管發炎,根據病變部位不同,靜脈炎可分為淺靜脈炎和深靜脈炎。其病理變理化血管內膜增生,管腔變窄,血流緩慢。周圍皮膚可呈現充血性紅斑,有時伴有水腫(水腫【譯】:是指過多的體液在組織間隙或體腔中積聚,水腫液一般即是組織間液,根據水腫液含蛋白質的量的不同,可將水腫液分為滲出液及漏出液。)。以后逐漸消退,充血被色素沉著代替,紅斑轉變成棕褐色。少數病人可引起反應, 如發冷、發熱、白細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陳訴疼痛腫脹。引起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如創傷、手術、妊娠、分娩、心臟病、惡性腫瘤、口服避孕藥及長期站立、下蹲、久坐、久臥受潮濕等,較常見是各種外科手術后引發。
臨床表現
淺靜脈炎患者,患肢局部紅腫,疼痛,行走時加重,可觸及痛性索狀硬條或串珠樣結節。深部靜脈炎患者,發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腫脹,皮膚呈暗紅色,有廣泛的靜脈努張或曲張以及毛細血管擴張;后期出現營養障礙性改變,伴有瘀積性皮炎、色素沉著或淺表性潰瘍,股、脛周徑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時腫痛加重,靜臥后減輕,靜脈造影可見患肢深靜脈血管狹窄或堵塞。
游走性血栓淺靜脈炎,是指淺靜脈炎癥發生部位不定,此起彼伏,反復發作而言,是人體淺靜脈炎中的一種特殊類型。
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是指胸壁、乳房,兩肋緣及上腹部出現靜脈血栓形成,并同時有炎性病理改變的一種常見疾病,亦稱Monder病。
分類
1、機械性靜脈炎
1、不正當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針管的滑動。
2、選用的導管管徑太粗,刺激血管壁。
3、穿刺部位太靠近關節處,由于關節活動造成針管與血管壁不斷地摩擦而產生發炎反應。
2、化學性靜脈炎
藥物稀釋不足、輸液酸、堿度過高、溶質的濃度過高、留置針材質的差異性皆是造成化學性靜脈炎的原因。
3、細菌性靜脈炎
通常與消毒方法不正確、穿刺技術不良、輸液套管無菌狀態的破壞、導管留置時間過長有關。
溫馨提示
靜脈炎患者忌長時間站立,因可加重下肢靜脈曲張。但可快速步行,如每天4次,每次15分鐘。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做爬行運動,有利于曲張靜脈的康復。同時注意患病后不宜再穿高跟鞋,因其不利于腿部肌肉收縮與舒張,影響血液回流。堅持打綁腿,休息時松開。在醫生指導下,也可穿長筒彈力襪,穿著彈力褲,促進下肢靜脈回流,對血管有保護作用,幫助更好的護理靜脈曲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