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早期癥狀容易被患者疏忽,口腔異常一定要及時檢查和治療,癌細胞一旦發生擴散和轉移即可能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對此應高度重視,早期檢查診斷口腔癌的辦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舌內肌位于中央,呈圓球狀,無筋膜間隔,肌索呈不規則方向,故在CT中呈現密度不均。舌外肌圍于舌內肌兩側及底面,其肌索呈一致方向的排列。在舌骨上CT軸位片上可見頦舌肌緊貼于脂肪密度的舌中隔兩側,其從下頜骨頦結節向后呈帶狀排列,止于舌內肌;舌骨舌肌及莖突舌肌則呈弓形圍于后部舌內肌兩側。舌癌或口底癌患者有舌運動受限時可作舌骨體到硬腭的軸位CT檢查,若發現上述舌外肌變形或消失即可進一步證實舌癌侵犯舌外肌的臨床判斷。
口腔癌患者,特別是病灶位于口腔后部者有張口受限,即張口后上、下門齒間距不到4~5cm,伴舌、下唇麻木者宜作CT檢查。合肥鳳凰腫瘤醫院專家介紹說,CT可清晰顯示出下頜骨、翼內板、翼外板、翼內肌、翼外肌、顳肌、嚼肌及由它們所形成的各種筋膜間隙。這些結構,特別是翼內肌及翼頜間隙的變形消失常是口腔癌向咀嚼間隙侵犯引起張口困難的直接證據。
少數口腔癌可沿神經侵犯,其中以硬腭腺樣囊性癌的表現最為突出。硬腭塊物雖不大,但已有上唇麻木等上頜神經受侵的癥狀時,如作CT檢查可見翼腭窩擴大、脂肪消失,有時還可見到圓孔擴大、翼板根部破壞。若癌腫沿三叉神經各分支順行,還可見眶下神經管擴大及眶尖部腫瘤。因此遇有口腔癌患者有三叉神經,特別是第2支上頜神經癥狀時,應著重于作翼腭窩及其周圍的CT檢查。有些情況下,篩狀結構多的腺樣囊性癌在CT中可顯示出篩狀的低密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