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是目前全世界都在關注的焦點之一,小編也希望大家都對此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很榮幸可以幫助大家,做一些相關方面的介紹:
在所有的泌尿系統腫瘤中,腎癌是僅次于膀胱癌的第二大殺手。由于腎癌的惡性程度高,發展比較快,如何治療腎癌,特別是晚期腎癌,正有待于醫藥領域的新的突破。
據最新數據統計,在上海,每十萬個男性中就有5.8個人會發生腎癌,而女性的發病率為3人/10萬人。作為泌尿系統腫瘤中的第二大殺手,腎癌正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生活質量。傳統的抗癌治療除了作用于癌癥細胞,也會對正常細胞產生影響,常常會導致人們所不愿看到的嚴重的不良反應。“找出并直接攻擊致癌的病因”,這是十幾年來驅動癌癥研究的一個核心概念。
偶發性腎癌≠早期腎癌
教科書上把腎癌的表現定義為血尿、疼痛和腰部腫塊。但是在臨床治療時,腎癌的表現并不是件能那么容易定義的事。實際上,腎癌病人有一半以上沒有出現教科書中定義的一些癥狀,還有一些還會表現為乏力、體重下降、高血壓。雖然這些癥狀在很多其他類型的腫瘤患者中都會出現,但是腎癌本身確實會造成病人的血壓增高、貧血等情況。
所以,單單依靠表現來直接判斷是否是腎癌并不容易。目前腎癌的主要檢查手段依靠于CT和B超。國外的資料和國內比較老的資料認為,有將近一半的腎癌是偶然被發現的:研究發現,在上世紀80年代偶發腎癌大概在13%,上世紀90年代增加到60%左右,甚至有的研究認為60%以上都是偶發性的腎癌。這里要注意的是,國外各種報道的樣本量和對象是不一樣的。而國內報告的偶發性腎癌比例一直是在30%—40%左右。我們在對病人臨床治療時發現,最近幾年的偶發性腎癌病人越來越多。
但是,偶發性腎癌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也就是說,偶發性腎癌不一定就是早期的腎癌。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一些條件非常好的人,經常被動員去檢查身體,但由于一心鋪在工作上不去做檢查。直到后來,終于有空去做檢查了,但發現已經為時已晚了。
所以,偶發性腎癌病人的越來越多,只能從側面說明病人的治療條件可能越來越好了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一些相關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在此祝愿大家身體健康,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