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恐懼癥俗稱“恐艾癥”,指存在艾滋病高危行為的人由于缺乏艾滋病的知識或宣傳誤導,加上身體出現一些相應的癥狀,從而便認定自已感染了HIV。得了艾滋病恐懼癥的人整天處于恐懼之中,從而造成全身抵抗力下降,出現全身肌肉疼痛及皮膚、口腔感染等癥狀和體征,嚴重時會出現焦慮癥和疑病癥,屬于精神病范疇。如果通過血液檢測排除其感染的可能性后仍認為自已感染HIV時,就應該去看心理醫生。
艾滋病恐懼癥,主要表現是:
(1) 發生高危行為后,由于聽到或看到一些有關艾滋病的報導或資料,了解了一些有關艾滋病的起因和嚴重后果,聯系到自已,開始感到驚恐不安。
(2) 多次HIV抗體檢測均為陰性,但總懷疑檢測結果的正確性。
(3) 無心工作,茶飯不思,夜不成眠,并考慮許多問題,倒如“自已得了艾滋病怎么辦”
“如何面對家人”,整天處于極度的恐懼、憂郁和焦慮之中。
(4) 出現發熱、腹瀉、全身乏力、皮疹、淋巴結腫大及口腔白斑等現象時,由于對艾滋病知識了解得不正確或不全面,懷疑自已被HIV感染。
(5)其實,艾滋病早期并沒有特異的癥狀,只有當HIV破壞了人體免疫系統,引起了免疫力低下,才會引起各種感染或罕見的腫瘤。所以,在艾滋病早期,根據癥狀來判斷是否感染艾滋病,是不科學的。而且,衛生部對開展HIV抗體檢測工作的單位、人員、場地和檢測試劑等都制定了嚴格的標準,篩查實驗的靈敏度接近 100%,即漏診率非常低。因此懷疑化驗結果是不科學的。
從心理學上說,“恐艾癥”病人屬于一種心理障礙,嚴重時必須請心理醫生給予診治。不過,對大多數“恐艾癥”病人來說,可通過下列途徑給予糾正:
1、要全面了解艾滋病的相關知識,不要斷章取義,撲風捉影,正確認識自已身上的癥狀及表現,切莫樣樣對號入座。
2、定期到具有艾滋病確認資格的檢測機構作相應檢查,如得到否定感染的意見,即可排除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