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膽囊癌發生在老年人居多,通常為60歲以上的女性,由于其早期不表現局部或全身機能障礙,加之老年人即便出現一些自覺癥狀,也容易被誤認為是伴隨老年人的一般衰老障礙,故其手術發現時往往已是晚期,療效較差。本文主要闡述老年人膽囊癌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老年人膽囊癌的病因:
1、繼發性感染:
膽囊癌患者伴膽石病者占60%~90%,膽石病患者中患膽囊癌者占3%~14%,因此一般認為慢性膽囊炎,膽石病與膽囊癌的發生密切有關。
2、其他疾病:
膽汁淤積,膽固醇代謝失常,炎癥性腸病,遺傳因素,性激素,X線照射,膽汁內的致癌因子,良性腫瘤惡變等也都被假設為膽囊癌的發病因素,但均無可靠的證據,目前一般認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
老年人膽囊癌的病因發病機制:
膽囊癌可分為腫塊型和浸潤型,其病理組織類型以腺癌為主,占80%~90%左右,未分化癌10%左右,鱗癌及鱗腺癌5%~10%。
膽囊癌主要通過淋巴轉移,手術時發現已有淋巴轉移者25%~75%;其半數以上癌瘤可直接播散到鄰近器官,其發生的頻率依次為肝,膽管,胰,胃,十二指腸,網膜,結腸和腹壁;血行播散者不到1/5。
老年人膽囊癌的病理:
膽囊癌的發生部位以膽囊頸部和膽囊體部多見。膽囊癌早期,膽囊外觀多正常,可腫大或縮小,膽囊壁可明顯增厚或厚薄不均、高低不平。膽囊癌的中晚期,呈孤立堅硬的腫塊或體積甚大、充滿結石或感染膽汁的腫塊。由于膽囊腔內體積相對較小,當癌腫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便較難辨別癌腫的原發部位。
大體可分為隆起型和浸潤型。隆起型約占81%以上,膽囊壁局限性增厚呈乳頭狀、絨毛狀、菜花狀向腔內突出;浸潤型較少,膽囊縮小、變硬,外表雖光滑但漿膜失去光澤。組織學上膽囊癌分為硬癌、腺癌、鱗癌、黏液癌、未分化癌、色素癌。75%~90%為分化良好的腺癌,10%為未分化癌,5%為鱗形上皮細胞癌,惡性程度高,具有生長快和轉移早的特點。
大體病理形態分為4型:
①腫塊型,癌腫呈腫塊狀向膽囊腔內生長,此型的預后相對較好。
②浸潤型最常見,癌腫在膽囊壁內呈浸潤性生長,膽囊壁廣泛增厚變硬,膽囊因癌性收縮而萎縮,預后差。
③膠質型組織內含大量黏液而呈膠胨樣改變。
④混合型。在組織學上,膽囊癌可分為以下幾型:
腺癌:超過85%的膽囊癌是腺癌,可分為硬化性腺癌、乳頭狀腺癌、管狀腺癌和黏液腺癌,其中又以硬化性腺癌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