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是惡性腫瘤最重要的標志之一,約70 %的癌癥患者出現不同部位的轉移。脊柱是骨轉移最常見的部位,轉移至脊柱的惡性腫瘤僅次于肺和肝臟,居第3 位。然而,脊柱轉移性腫瘤中,僅有40 %一50 %患者有原發性惡性腫瘤病史,多數患者以轉移為首發癥狀。因而,早期診斷往往較為困難。對脊柱轉移性腫瘤的診斷應遵循臨床、影像和病理三結合的原則。
( l )在臨床表現上,疼痛是最常見的癥狀,并常逐漸變為持續性加劇,夜間痛明顯,制動多無效,疼痛嚴重者服止痛藥也無效。凡有過惡性腫瘤病史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脊柱部位疼痛,應高度懷疑是否有椎體轉移。其次,轉移性腫瘤也會造成脊髓壓迫癥狀,累及上頸椎會引起頭頸部活動受限、僵硬與畸形,累及胸腰椎會造成椎體破壞塌陷、后凸畸形。另外,脊柱轉移瘤可在輕微外傷或沒有任何誘因的情況下發生椎體壓縮性骨折,此時疼痛加劇,可以很快出現截癱。有原發癌表現者,往往全身情況差,常有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癥狀。
脊柱轉移性腫瘤如何早期診斷
( 2 )影像學檢查: X 線平片:是目前最簡便、快速和經濟的診斷手段之一。但由于X 線平片分辨率較低,尤其對軟組織分辨較差,因此對于早期脊柱轉移灶無法顯現。脊柱轉移癌X 線平片早期僅表現出骨質的稀疏,椎體發生壓縮性骨折后,病椎的上、下椎間隙常保持不變。脊柱轉移瘤X 線平片大致可有三種表現: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胃癌、結直腸癌、肺癌發生脊柱轉移,主要表現為溶骨性破壞。成骨型變化可見于部分前列腺癌、乳腺癌的硬癌、鼻咽癌和骨肉瘤等腫瘤發生脊柱轉移時。X 線平片上如顯示椎弓根被破壞,稱為椎弓根陽性,對于診斷椎體轉移具有很大意義。脊髓造影主要用于判斷確定椎管形態上是否改變,椎管的情況和脊髓受壓情況等,可用于初步鑒別脊髓受壓是由于腫瘤還是椎間盤突出引起,或椎體后部增生的骨贅引起等。 cT 及cTM ( cT 脊髓造影):主要優點在于可明確骨皮質及小梁的微小破壞,能準確顯示椎體的溶骨性或成骨性病灶,以及腫瘤侵人硬膜外腔或椎旁軟組織的程度。但對于脊柱轉移性腫瘤,應注意單純CT 掃描容易遺漏跳躍的多發轉移病灶。MRI 檢查是診斷脊柱轉移性腫瘤的重要手段;在MRI 上出現骨髓異常信號、脊柱后結構破壞及同時椎間盤的形狀基本正常,常提示惡性疾病。MRI 上出現多發椎體跳躍性受累、椎間盤嵌人征、椎間隙擴大征及附件受累也是診斷脊柱轉移性腫瘤的有力證據之一。核素骨掃描(ECT ) :在檢測椎體骨轉移灶局部代謝改變時非常敏感,診斷價值較大,可早期發現原發灶。
( 3 )實驗室檢查:脊柱轉移癌患者可出現血紅蛋白降低、血紅細胞減少、白細胞計數略升高、血沉增快、血漿蛋白下降和白球比例倒置。溶骨性轉移先有尿鈣顯著增多,若病情進展血鈣將進一步增高。根據原發腫瘤的不同可有一些不同的腫瘤相關標志物陽性,如CEA 、PSA 、CA199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