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腫瘤分為原發(fā)性和轉移性兩大類。脊柱原發(fā)性腫瘤是指從脊柱本身生長出來的腫瘤,脊柱的轉移性腫瘤是指身體其它部位的惡性腫瘤經血液循環(huán)轉移而來的腫瘤,稱為轉移瘤。脊柱腫瘤中,轉移瘤約占50%,原發(fā)的惡性及低度惡性腫瘤約占25%,原發(fā)的良性腫瘤約占25%。
隨著近年來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的逐步增高,特別是惡性腫瘤治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惡性腫瘤病人存活時間也不斷延長,使惡性腫瘤出現遠處轉移的臨床病例也越來越多。脊柱是惡性腫瘤轉移的多發(fā)部位,其發(fā)生率也有逐步上升的趨勢。
脊柱腫瘤對人體的危害,就全身而言,良性腫瘤一般不對病人的生命構成威脅,而脊柱惡性腫瘤將可能會危及病人的生命;就局部而言,腫瘤不斷生長常常早期出現脊髓及神經根損害的并發(fā)癥,包括腫瘤對脊柱強度的破壞而出現的病理性骨折、以及腫瘤本身對脊髓及神經根的壓迫,使病人局部劇烈疼痛甚至肢體癱瘓,嚴重影響病人的生存質量。
如何選擇脊柱腫瘤的治療方法?不同性質和程度的脊柱腫瘤,其治療原則、目的及預后差別很大,因此脊柱腫瘤在手術前明確的診斷非常重要。腫瘤組織的活檢,特別是CT引導下穿刺活檢能夠很好地明確脊柱腫瘤的病理類型和性質,確定治療的原則。決定是否需要放療化療,是否需要手術治療,是采取根治性手術還是姑息性的手術。而X線片、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能夠明確腫瘤的部位,侵犯破壞的范圍,與周圍脊髓神經根等重要組織的關系等,對于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例,有助于決定手術的方式、確定切除的范骨轉移癌圍和選擇重建脊柱穩(wěn)定性的內固定方法。術前明確的診斷有助于準確的估計手術的效果和病人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