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障礙(Anxiety disorders)是一種以焦慮情緒為主的常見神經癥。我國的調查研究顯示:焦慮癥在一般居民中的發病率為2%,其中41%為廣泛性焦慮,33%為情境性焦慮。精神障礙病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有某種形式的焦慮障礙,而且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中應激因素增加,心理不適應等焦慮反應勢必增多,應引起大家的重視。
焦慮障礙臨床表現
1、焦慮、恐慌和緊張情緒,感到最壞的事即將發生,常坐臥不寧,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膽,心煩意亂,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
2、嚴重時有恐懼情緒,對外界刺激易出現驚恐反應,常伴有睡眠障礙和植物神經不穩定現象,如入睡困難、做惡夢,易驚醒,面色蒼白或潮紅,易出汗,四肢發冷,手指發麻,肌肉跳動,眩暈、心悸,胸部有緊壓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發脹并有灼熱感,便秘或腹瀉,尿頻,月經不調,性欲缺乏等。有些患者為上述軀體不適感而焦慮不安。常自捫脈搏是否增快,心跳是否停止,呼吸是否還有,皮膚顏色是否已經改變,為此而情緒緊張。
3、難以控制自己的擔心。容易激怒。注意力無法集中。由于過分緊張或擔心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影響了理智時應有的思維和決策,而且這種情況在一段時間內重復出現。這些都是焦慮癥的臨床表現。
4、恐懼發作,表現心情極度緊張恐懼,心慌,呼吸困難,喉部有窒息感,出冷汗,全身顫抖以及暈眩和飄浮不穩感等。驚恐發作一般出現在睡眠前1/3時間段,一般每月發作1~2次。如果不及時治療,發作次數會逐漸增高,程度也會隨之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