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最常見的一種情緒狀態,比如快考試了,如果你覺得自己沒復習好,就會緊張擔心,這就是焦慮。這時,通常會抓緊時間復習應考,積極去做能減輕焦慮的事情。這種焦慮是一種保護性反應,也稱為生理性焦慮。當焦慮的嚴重程度和客觀事件或處境明顯不符,或者持續時間過長時,就變成了病理性焦慮,稱為焦慮癥狀,符合相關診斷標準的話,就會診斷為焦慮癥(也稱為焦慮障礙)。由于大學生要面臨著多方面的競爭和壓力,使很多學生都患有不同焦慮癥,影響著他們的正常生活和學習。那么大學生焦慮癥有哪些呢?下面來聽聽專家為我們做的詳細介紹吧。
1、考試焦慮癥
主要表現為考試時學生就開始發愁,心慌意亂,產生心理障礙。
2、社交焦慮癥
患有社交焦慮癥表現為情緒上的緊張、不安、擔心甚至害怕,嚴重了會形成社交恐懼癥。
3、就業焦慮癥
尤其是即將離開校園,步入社會的畢業生,面對就業形勢的緊張趨勢,不由的產生焦慮情緒。
溫馨提示: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焦慮癥患者就會反復就醫,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時也會造成巨大的醫療資源浪費。所以當發現有不適立即到院就診,這樣才能避免病情惡化。
【參考文獻:《神經內科學》《臨床神經病學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