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總是和生活有很大關聯,而且種類極多,波及范圍也很廣,長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不同的時期所流行的病種也不盡相同,所引起的并發癥也多種多樣,并且生病前期都有不同的預兆感覺,但是由于人們在健康常識的認識范圍比較有限,很多情況下,一般的小毛病就會被忽略掉,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那么如何才能保證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呢?下面小編就帶著大家慢慢的進行了解,請您細細的看完下面的文章,對您的幫助可是很大的哦!
相關專家介紹
甲狀腺癌的病理組織學類型有乳頭狀癌、濾泡型癌、髓樣癌、未分化癌四大類,在四種甲狀腺癌中,髓樣癌及未分化癌一般不易混淆,而抓住了乳頭狀癌的診斷特征后,剩下的就是濾泡型癌了。因此,掌握乳頭狀癌的病理組織學要點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乳頭狀癌有一些獨特的病理形態及生物學行為上的特征:(1)全為或幾乎全部為濾泡結構而無乳頭結構,只要癌細胞核呈現乳頭狀癌的特征性改變時,則診斷乳頭狀癌而不是濾泡型癌;(2)甲狀腺有濾泡型腺瘤但無乳頭狀腺瘤,即出現乳狀結構時是不是就可以診斷癌,如不是癌,又沒有乳頭狀腺瘤,那又診斷什么以及如何鑒別,(3)乳頭狀癌的診斷不象濾泡型癌那樣,要找血管、包膜侵犯,只要具備癌細胞核的特征,不論病灶多么局限于包膜內或小到顯微鏡下才能找到的微小病灶也可以診斷,那么這些特征性的核改變如何掌握等許多病理組織學診斷基本要點有時并不是很清楚的,有必要將其歸納和分析。
1 乳頭狀癌的病理組織學要點
1.1 組織結構(1)呈浸潤性生長;(2)間質常硬化;(3)多分枝細長乳頭,(4)常有濾泡,呈扁圓形,此時乳頭結構則分枝減少、濾泡含深染膠質; (5)出現砂粒體,是乳頭狀癌特征性標志,有時僅見砂粒體未見乳頭結構,但多取材多切片時就會找到乳頭結構的。應注意與鈣化的膠質鑒別,砂粒體位于間質中,而鈣化膠質位于腺腔內。
1.2 細胞形態(1)形狀多樣;(2〕胞漿嗜酸或透明;(3)鱗化常見;(4)特征性核:密集、卵圓、毛玻璃狀、核溝、核內假包涵體、細小核仁,上述6點并不一定每例都同時具備,但卻是診斷乳頭狀癌所必備。
2 乳頭狀癌的罕見亞型
在診斷甲狀腺乳頭狀癌時,典型病例不存在困難,而一些乳頭狀癌的亞型如果不認識,則會將其列入其它類型中去了。只有充分認識這些亞型,才能適當地做出診斷,使預后良好的乳頭狀癌不致誤認為一些預后不良的類型,故有其明顯的臨床意義。
2.1 彌漫硬化型乳頭狀癌
兒童及年輕人為多,一側或雙側甲狀腺腫大,臨床及病理表現上都類似慢性甲狀腺炎;組織學表現為甲狀腺彌漫性病變,廣泛硬化,明顯淋巴細胞浸潤,砂粒體易見,散在小灶性乳頭狀癌病變,常伴鱗化,淋巴道轉移普遍易見。
2.2 彌漫濾泡型乳頭狀癌
年輕人多見,呈侵襲性生長,整個甲狀腺葉全部受累而不呈結節狀,易誤認為甲狀腺腫,組織學上以濾泡結構為主,間質纖維化不明顯,但核具乳頭狀癌特征,易轉移至淋巴結(87.5%)、肺(75%)和骨(25%),對放射性碘治療敏感。
2.3 高柱狀細胞乳頭狀癌
發病年齡稍大,腫瘤體積常較大,組織學上呈高長乳頭,30%以上的癌細胞的高大于寬的2倍,胞漿多嗜酸,核呈乳頭狀癌特征,易擴展至甲狀腺外,遠處轉移和復發。
2.4 小梁狀乳頭狀癌
腫瘤體積較大,侵襲性生長,50%的癌組織呈小梁狀,預后不良。
2.5 去分化型乳頭狀癌
乳頭狀癌中見到去分化或低分化癌成分,復發癌中見到去分化或低分化成分,預后不良。
2.6 嗜酸細胞型乳頭狀癌
由嗜酸細胞組成的乳頭狀癌,細胞核具乳頭狀癌特征。
2.7 包膜型乳頭狀癌
有人曾提出過乳頭狀腺瘤的名稱,但由于此腫瘤可發生淋巴結轉移,故仍屬乳頭狀癌的范疇。癌組織由完整包膜包繞,核具乳頭狀癌特征。幾乎不出現遠處轉移和腫瘤致死,故預后良好。
2.8 微小型乳頭狀癌
多在尸體解剖中偶然見到,直徑1cm 以下,部分有包膜包繞,部分病例無包膜,中央有壞死。約三分之一有淋巴結轉移,但無遠處轉移,預后良好。
3 鑒別診斷中的幾個問題
3.1 出現乳頭結構
在甲狀腺病變中可出現乳頭結構的有:(1)乳頭狀癌;(2)結節性甲狀腺腫;(3)濾泡型腺瘤和嗜酸細胞腺瘤;(4)甲亢;(5)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6)髓樣癌。其中的甲亢和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病變中出現的乳頭缺乏纖維血管軸心,短而粗。結節性甲狀腺腫的乳頭則寬大,其軸心中有濾泡腔,被覆柱狀濾泡上皮,細胞核位于基底部。而乳頭狀癌的乳頭則具有特征性改變,從乳頭結構和細胞核兩個主要方面去分析,鑒別診斷還是可以做出的。同時應注意乳頭部與周圍無乳頭部有無逐漸移行現象,良性病變有移行,惡性則無移行。
3.2 毛玻璃核
毛玻璃核是指核染色質少而空、核膜較厚,核仁不明顯且貼核膜,也稱透明核,但應注意不要將固定不及時的空泡狀核當作毛玻璃核。見到毛玻璃核的有:(1)乳頭狀癌;(2)結節狀增生;(3)濾泡型腺瘤和濾泡型癌;(4)甲亢;(5)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毛玻璃核在石蠟切片上很明顯而冰凍切片和細胞涂片上則不明顯。乳頭狀癌的毛玻璃核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形態特征,而濾泡型腺瘤和濾泡型癌出現毛玻璃核則僅為灶性區域而已。如果對一個包膜完整的瘤灶中出現毛玻璃核及濾泡結構,要鑒別是濾泡型腺瘤或乳頭狀癌有困難時,可診斷為良性腺瘤,因為兩者均預后良好。
3.3 核溝
出現核溝的病變有:(l)乳頭狀癌;(2)甲狀腺內實性細胞巢;(3)部分濾泡型腫瘤,尤以嗜酸性腺瘤為多;(4)透明性變小梁狀腺瘤;(5)低分化甲狀腺癌;(6)甲狀腺以外的某些腺癌。由此可見,核溝只是一個參考指征,不如毛玻璃核的診斷意義大。
另一有參考意義的是核內假包涵體。這在冰凍切片及細胞涂片上比石蠟切片更易見到,也是乳頭狀癌診斷中核特征之一。在實際工作中應將毛玻璃核、核溝、核內假包涵體三者結合起來分析,因為這三者并不是每例都均具備,有的病例為典型乳頭狀癌但卻見不到這些核的特征性改變。
4 小結
診斷乳頭狀癌主要有以下三個要點:(1)具有明確乳頭結構、浸潤性生長、間質硬化、出現砂粒體的典型組織學表現者,即使沒有核的特征性改變也診斷乳頭狀癌。 (2)對于有包膜浸潤的濾泡結構為主的腫瘤,當出現明顯的核的特征性改變時方可診斷為乳頭狀癌。 (3)對于包膜完整又無浸潤的濾泡結構的腫瘤,只有見到典型核特征才診斷乳頭狀癌,如果鑒別乳頭狀癌與濾泡型腺瘤有困難時,則可診斷為濾泡型腺瘤,對判斷預后無影響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一些大家所關注或是剛剛想要了解到的有關于疾病的一些相關信息,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最后祝愿大家身體健康,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