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患上了甲狀腺癌疾病之后,因為就診不及時而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其中的危害性是可想而知。為此,大家在生活中需要當心此病,做好提前的預防工作。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甲狀腺癌是怎樣檢查出來的。
目前,診斷甲狀腺腫瘤主要依據患者的病史、癥狀、體征以及輔助檢查綜合判斷而得出。大多數甲狀腺腫瘤患者都有頸前腫塊病史,時間長短不一,一般在1~3 年。患有甲狀腺疾病的人,尤其是頸部有腫塊者,應留心自己頸部的細微變化,一年去醫院做一次防癌體檢。如果醫生檢查發現患者的甲狀腺腫塊堅硬如石,活動度較差或完全固定,界限不清以及頸部有腫大的淋巴結等,會讓患者進一步做B超檢查或X線檢查。
B超檢查可顯示甲狀腺腫瘤或頸部其他部位顯示出腫大的淋巴結。通過頸部正、側位X 線檢查,醫生可以觀察到氣管被甲狀腺腫瘤壓迫變窄或移位,或氣管腔內不光滑或有軟組織影,或椎骨至氣管之間軟組織明顯增厚。此時,應進一步作CT及磁共振檢查。
CT及磁共振檢查可以明確顯示甲狀腺腫瘤的部位、界限、病變范圍、與周圍器官和鄰近大血管的關系,頸部是否有腫大淋巴結,為甲狀腺腫瘤的診治提供可靠的依據。另外,胸部和腹部CT及磁共振檢查,可以明確胸部和腹部臟器是否有轉移,也可作放射性核素診斷,如甲狀腺靜態成像和甲狀腺功能成像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甲狀腺放射性成像圖中的熱、溫、冷結節的分類,僅與甲狀腺腫瘤對放射性核素攝取功能有關,而與腫瘤的良惡性無直接關系。
如果CT及磁共振檢查仍然不能確診,可作細胞學和病理學檢查,這是最有助于甲狀腺腫瘤診斷的方法。細胞學診斷是用細針穿刺可疑的甲狀腺腫塊,然后抽取少量甲狀腺組織涂片,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腫瘤細胞的形態。病理學診斷是切取少部分腫瘤組織做病理學檢查,此方法是最準確的診斷手段,但患者要承受手術痛苦。因此,對于可以手術切除的甲狀腺腫塊,一般不用此診斷方法,必要時可以在手術中作快速冰凍病理檢查。
甲狀腺癌是怎樣檢查出來的?如今甲狀腺癌疾病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已經讓許多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生活中要做的就是降低甲狀腺癌疾病的發病率,從而讓自己的生活遠離此病。讓自己和家人能夠幸幸福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