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需要做什么檢查才能確診?在臨床上,很多事實說明甲狀腺的發生與放射線的作用有關,在嬰幼期曾因胸腺腫大或淋巴腺樣增殖而接受上縱隔或頸部放射治療的兒童尤易發生甲狀腺癌,這是因為兒童和少年的細胞增殖旺盛,放射線是一種附加刺激,易促發其腫瘤的形成。成人接受頸部放射治療后發生甲狀腺癌的機會則不多見。
甲狀腺癌的診斷關鍵點
1、頸前無痛性腫塊,早期無癥狀,個別有吞咽不適或梗塞感。多見于中年婦女。
2、核素掃描可為“溫結節”,囊性者為“冷結節”。甲狀腺吸收131碘率一般正常,
3、B型超聲檢查可辨別腺腺瘤實性或囊性。
4、甲狀腺內可觸及單個圓形結節,個別為多發。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與皮膚無粘連,隨吞咽上下移動。質地不一,實性者軟,囊性者則硬。部分病人因腫瘤出血而突然增大,出現局部脹痛和壓痛,且有一過性甲亢癥狀。腫瘤增大后可引起鄰近器官組織壓迫癥狀。
甲狀腺檢查
1、鑒別診斷
甲狀腺腫瘤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體檢、同位素掃描及"B"型超聲等檢查確定。甲狀腺腫瘤與結節性甲狀腺腫(結節性甲狀腺腫【譯】:多數是在單純性彌漫性甲狀腺腫基礎上發病,至晚期則多形成多發結節。)的單發結節在臨床上有時不易鑒別。以下兩點可供鑒別時參考:①甲狀腺腫瘤經多年仍保持單發,結節性甲狀腺腫的單發結節經一段時間后,多變為多個多節。②術中兩者區別明顯,腺瘤有完整包膜,周圍組織正常,界限分明;結節性甲狀腺腫單發結節則無完整包膜,且周圍甲狀腺組織不正常。
2、癥狀及體征
良性甲狀腺腫瘤患者一般無明顯癥狀。腫塊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等,腫塊活動度好,與周圍組織,無粘連,隨吞咽上下移動。腫塊表面光滑,邊界清。個別腫塊大者可壓迫氣管,使氣管、食管移位。有時因腫塊內出血,瘤體會突然增大,伴有局部脹痛。惡性甲狀腺腫瘤患者常有頸部脹痛、緊迫感等不適感。腫塊一般質硬,不規則,邊界不清,活動度差,部分患者早期伴頸淋巴結腫大;有些患者還可出現面部潮紅、腹瀉(1日10余次,水樣瀉,便前常有腹痛和急迫感,但無膿血便)。腫塊侵及鄰近組織和器官,引起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障礙等。
3、MRI
MRI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中最具優勢,在其他系統的應用也日趨增多。對頸部腫瘤當前主要是確定腫瘤的部位和范圍,導向活檢,幫助制定治療計劃和選擇手術進路。MRI通常不能做組織學診斷。
4、彩色B超
不僅可以明顯辨別甲狀腺腫塊屬于囊性或為實質性,還可以觀察腫塊的血流情況,以此為診斷良、惡性腫瘤提供參考,血流豐富者有惡變可能。
5、CT
CT可一一辨認甲狀腺、肌肉、血管和淋巴結等。通過CT增強檢查可明確鑒別血管和增大的淋巴結,腫瘤與周圍血管之間的關系等,為治療提供有價值的資料。在CT上調節不同的窗寬和窗高,可觀察到不同密度結構的病變。用CT值的測量可判斷病變是實行、囊性或脂肪性。對胸內甲狀腺CT有獨特的診斷價值。通過CT表現,對大部分病例可作出良、惡性的定性診斷,鑒別正確率可達86%-96%,但良性病變間的鑒別診斷符合率較低,僅有75%左右。直徑在 1cm以上的腫瘤,CT上均能被檢出;小于1cm直徑的腫瘤則有可能被遺漏。
甲狀腺需要做什么檢查才能確診?通過上文介紹,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甲狀腺濾泡高度分化,有聚碘和合成甲狀腺球蛋白的功能,TSH還通過cAMP介導的信號傳導途徑調節甲狀腺濾泡細胞的生長,可能發生甲狀腺癌,血清 TSH水平增高,誘導出結節性甲狀腺腫,給予誘變劑和TSH刺激后可誘導出甲狀腺濾泡狀癌,而且臨床研究表明,TSH抑制治療在分化型甲狀腺癌手術后的治療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TSH刺激是否是甲狀腺癌發生的致病因素仍有待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