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患上一種疾病必然有它產生的原因,不管是遺傳因素還是外界因素,患者都應該弄清楚搞明白,這樣才能盡早治療,了解到產生疾病的原因至關重要。下面小編就為廣大強迫癥患者總結一些產生強迫癥的原因。希望大家能夠早日戰勝強迫,恢復健康生活。
第一、常規原因
1. 早年不良的社會家庭環境
青春期及其之前的階段是個體個性特征和價值體系形成發展的關鍵階段。如果青少年的父母采用否認、拒絕和缺少情感交流等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容易給孩子留下過度嚴厲、缺乏溫暖、對孩子期望值高、不鼓勵孩子獨立發展等印象,造成孩子患上強迫癥。
2.社會心理因素
現實社會中的很多因素均會影響人的個性和情緒,如由于工作、生活環境的變遷,責任加重,處境困難,擔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喪失親人,受到突然的驚嚇等等。有些正常人偶爾也有強迫觀念但不持續,但可在社會因素影響下被強化而持續存在,從而形成強迫癥。
3.極度不安全感支配下的追求完美個性
有些人總是感到不安全,一度追求完美,他們總是盡量做好生活的每個細節,以求避免“懲罰”。最終,個體形成極度不安全感支配下的追求完美的個性結構。面對刺激反應,患者追求完美的病態性格引導他們一步步鉆進惡性循環的強迫怪圈。即使在心理咨詢和治療中,強迫癥來訪者追求完
4.遺傳
遺傳在強迫癥的發病中也有一定作用。例如病人的父母中強迫癥的患病率為5%-7%,比群體的發病率要高得多。患者的同胞、父母及子女,屬強迫性人格者也較多。
第二、暴飲暴食會導致強迫癥
強迫癥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引起強迫癥的原因有很多,如遺傳因素、心理社會因素、器質性因素等等都會引發強迫癥。研究發現,暴飲暴食也會導致強迫癥的發生。
眾所周知,每個人每天都需要進食,進食是人體補充營養的途徑,而進食過程的實現是由大腦控制的,當人體需要營養時,大腦就會釋放一些激素鼓勵人去進食,當營養已經補充的足夠了,人體內多種不同激素的混合物以及胃部刺激器會將一些停止進食的信號反饋給大腦,胃部刺激器的信號可以使大腦中控制情感區域的新陳代謝活動顯著加快。這種新陳代謝活動加快的跡象在與情感、行為、記憶以及感官信息處理活動有關的大腦海馬區表現得最為明顯,也就是說人的飲食活動會影響到其情感因素。
正常的飲食習慣,能使大腦發送信號和胃部刺激器反饋信號的過程達到平衡狀態。然而,暴飲暴食作為一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打破這種和諧統一的局面,使信號的傳送與反饋出現混亂,使人腦部的情感控制區出現紊亂,就會誘發強迫癥狀的出現。可見,不當的飲食習慣尤其是暴飲暴食,是引發強迫癥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的時間進食,不要暴飲暴食,以免誘發強迫癥。
第三、心理不良習慣導致
每個人得強迫癥的原因也都不一樣,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型,完美主義在作怪,抵制與敵意以及自我貶低等,也是導致人得強迫癥的重要原因。人為什么會得強迫癥呢,其原因簡單介紹如下:
1、完美主義在作怪
所有事情都要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開始,要萬事俱備才行。
2、抵制與敵意
這個老師對我態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興作他布置的作業。解決辦法:要意識到,不完成作業受害的是自己。不能僅僅因為一個老師的態度而影響到自己的前途。
3、自我貶低
如果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自己對自己的能力的估計會越來越低,即使以后完成好了,也認為是運氣。解決辦法:接受別人對自己工作的贊揚;自己對自己進行勉勵。
第四、變異基因導致強迫癥
美國和日本研究人員周四表示,他們發現了一種引起強迫癥和其它精神疾病的基因變異;他們還說,有些病人身上甚至出現了第二種變異,這使得他們的病情更為嚴重。這項難得的發現,可能有助為強迫癥找到良好的治療方法。
這種基因名為人體五羥色胺(五羥色胺【譯】: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組織中,最早是從血清中發現的,又名血清素,廣泛存在于哺乳動物組織中,特別在大腦皮層質及神經突觸內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載體基因,它能夠控制人體對五羥色胺的使用。五羥色胺是一種傳送信息的化學物質,也是與血液相關的神經傳遞素。
第五、強迫型人格所致
①多疑慮,缺乏決斷力,遇事猶豫不決,類似輕微的強迫癥。
②固執、倔強、易激動、脾氣壞,缺乏決斷力。
溫馨提示:患者應該少飲酒,如果你曾有過在夜深人靜時無緣無故哭泣的經歷,你就會明白酒精是一種重要的鎮靜劑。偶爾為了放松一下,喝上一兩杯酒的確感覺不錯,但如果過量,你就會意識到,酒精可真害人不淺!
【參考文獻:《強迫癥的心理研究與矯治》《強迫癥心理疏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