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還未懂事的時候會學著模仿大人的動作和語言,懵懂時期的兒童不知道這個動作和語言的含義,所以家長的很多習慣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見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與強迫癥的形成有著重要的聯系,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于預防強迫癥的發生有很大幫助,特別是父母本人有個性不良者更應注意。
關于強迫癥的8種病因介紹如下:
1、社會心理因素
社會心理因素是強迫癥發生的主要誘發因素,諸如由于工作、生活環境的變遷,責任加重,處境困難,擔心意外,家庭不和,性生活不協調,或由于親人喪亡,突然驚嚇,遭受迫害等等都可能誘發強迫癥。病人病情嚴重時,常有中度甚至重度的社會功能受損,成為休學或不能工作的原因;但一般病人始終有自知力,積極求醫及治療。
2、心理素質因素
病前人格在本病病因中起重要作用,約2/3的強迫癥病人病前即有強迫性人格或精神衰弱。其主要表現為患者力圖保持 自身和環境的嚴密控制,他們注重細節,辦任何事均力求準確完善。但即使如此,患者也仍有不完善、不安全和不確定 的感覺,他們或者表現為循規蹈矩,缺少判斷,猶豫不決,依賴順從;或者表現為固執倔強、墨守成規,擰折不彎及脾氣急躁。
3、遺傳因素
患者近親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癥的患病率為百分之七。雙生子調查結果也支持強迫癥與遺傳有關。
4、命令式
長期接受指令去做某些事務,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習慣。在沒有接受命令時也會強迫自己去做某件事情。這也是導致強迫 癥的原因之一。
5、精神因素
據調查資料統計,百分之三十五的患者患上強迫癥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長期思想緊張、焦慮不安的社會心理因素或帶來沉重精神打擊的意外事故均是強迫癥的誘發因素。
6、性格特征
三分之一強迫癥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強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強迫性人格特點。其特征為拘謹、猶豫、節儉、謹慎細心、過份注意細節、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過于刻板和缺乏靈活性等。
7、器質性因素
臨床上昏睡性腦炎、顳葉挫傷、癲癇的病人可見強迫癥狀。而外科治療顯示切除尾神經束邊緣腦白質對改善強迫癥狀有效,提示與上述部位的功能有關。此外,個性特征在發病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這類病人往往有做事古板、井井有條、過于嚴肅等特點。
8、生化
有人認為強迫癥患者5-HT能神經系統活動減弱導致強迫癥產生,用增多5-HT生化遞質的藥物可治療強迫癥。
溫馨提示:學會安排自己的食譜,不要偏食,早餐應多吃牛奶、粥、水果、全麥面包、吐司等;午餐可以安排多吃沙拉、煮熟的蔬菜和米飯或面包;晚餐以面條、米粉和配菜為主。飯后可食用甜點、干果或者水果、薄脆餅干等。
【參考文獻:《強迫癥的心理研究與矯治》《強迫癥心理疏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