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甲減特點
甲減的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尤其是40歲以上的成人。
老年人甲減
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甲減在女性的發生率為1%,60歲以上老年婦女甲減發生率為4%。
老年甲減多數為原發性甲減,其中尤以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慢甲炎)為主要原因。有不少老年甲減過去有甲亢史、同位素治療等。同位素治療甲亢容易發生甲減,其發生率隨著隨訪時間延長而增加。同位素治療后出現甲減并非都是因同位素引起,隨著年齡增長本身容易發生甲減,血清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的發生率隨著年齡增長也隨之升高。
老年甲減的發病常比較隱匿,癥狀常不典型,從癥狀出現到診斷之間的時間平均3~5年。老年甲減的甲狀腺通常不大,有的甚至摸不清,質地多數偏韌。黏液性水腫和便秘常常是甲減病人的主訴,黏液性水腫引起體重增加,四肢腫脹,聲帶水腫會造成聲音嘶啞、低沉。厭食、便秘在老年甲減十分常見,86%的老年甲減有持續性便秘。老年甲減的精神癥狀變化較為常見,老年甲減發生抑郁、譫妄或偏執狀態者比同齡非甲減老人多3倍。服甲狀腺激素制劑治療后,精神癥狀消失。所以對有抑郁、譫或偏執狀態的老年人、聲音嘶啞的老年人、嚴重便秘的老年人、心包積液的老年人應檢查甲狀腺功能。
由于甲減患者血膽固醇升高,冠狀動脈硬化的發生率高,對老年甲減的治療應補充左甲狀腺素。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量。開始劑量左甲狀腺素為12.5~25ug/天,每4~6周增加12.5ug/天,長期替代治療維持量約50~200ug/天。根據血清促甲狀腺激素水平調節,促甲狀腺激素應在調整劑量后4~6周后檢查。對藥物耐受性差的病人,服藥后心絞痛發作和加劇的病人,可以加用β腎上腺能受體阻滯劑——心得安,以增加病人對甲狀腺激素制劑替代的耐受性。
甲減可引起心臟病嗎
甲狀腺激素對心血管系統有明顯的作用。
它可興奮竇房結,縮短心肌細胞不應期,增加傳導速度,增加心肌收縮力。
甲狀腺激素低下時,病人心搏緩慢而弱;心音低鈍;外周阻力增加,水、鈉儲留,表現舒張壓上升,脈壓差減少;心電圖表示低電壓,竇性心動過緩。
嚴重的病人因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和黏蛋白增多等因素引起心包積液和胸腔積液。但由于發生緩慢,所以不發生心包填塞,這是甲減性心包積液和其他疾病的心包積液的不同之處。
可發生心臟擴大,甲減性心臟病和充血性心臟病都表現為心臟擴大、浮腫和呼吸困難,有時難以區別。甲減盡管有心臟擴大,但很少有充血性心衰,甲減病人的呼吸困難和水腫在活動后癥狀減輕。而充血性心衰的肘靜脈壓升高,活動后呼吸困難和水腫癥狀加重。
甲狀腺功能減退可影響血脂代謝、血壓、血管內皮功能等,可能影響血漿總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應蛋白 等,從而甲狀腺功能減退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病人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大。
甲減可引起心臟病,兩者關系密切,應早期診斷甲減,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