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對于我們的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痛苦的,這意味著我們的視力受損嚴重,以后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麻煩,一般近視眼診斷需要借助于儀器檢查才能準確的判斷患者的近視度數,調節的測定、視力負荷試驗、屈光檢查等方法都是我們經常用到的方法,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關于近視眼的診斷方法。
近視眼的檢查方法
1、調節的測定
測定眼調節的方法很多,不僅大多原理相同,而且設計、應用等均大同小異,主要觀察內容為調節范圍(近點、遠點)、調節程度(調節力)、調節時(值)及調節疲勞現象等。
傳統或普通的調節檢查法院普遍沿用測定尺、動態檢影法、針動檢影法、睫狀肌麻痹前后驗光比較法以外,還包括近點測定器(近點計)、調節記錄器、眼疲勞計、調節機、x線眼內組織攝片法及晶狀體拍照法等。另有電生理方法,如睫狀肌肌電掃描圖及光電調節描記圖等。
2、視力負荷試驗
測定遠視力后即載上+0.5D球鏡再測視力,記錄變化情況,單眼進行。
試驗結論:凡視力表讀數增加或主訴較前清晰者為“提高”;凡視力表認讀無變化者為“不變”;凡視力表認讀減少或主訴較前模糊者力“下降”。
3、屈光檢查
與視力一樣,人眼屈光測定是研究近視眼最基本的內容。方法種類已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驗光。驗光法:驗光實際上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來測得眼各屈光成分的總合屈光狀態及屈光程度。從目的上看,驗光可分診斷性驗光、配鏡驗光及普查(流行病學調查)驗光。從方法上看,可分主觀驗光法、客觀驗光法、動態驗光法與靜態驗光法等。具體方法有多種,除傳統的直接限底鏡等以外,電腦屈光計向世已久。
近視的臨床診斷:
(1)眼球突出:高度近視眼眼球前后徑明顯增長,有的形成鞏膜后葡萄腫,前房加深,睫狀肌萎縮,部分人眼球明顯突出。
(2)近視發展速度快:高度近視眼常在幼年就發展很快,在青少年期(15~20歲)又會出現一發展高峰;與單純性近視眼不同,有的高度近視眼即使到了成年后,近視的發展還不停止,故也有人稱其為進行性近視。
(3)視力下降:高度近視可引起白內障、黃斑出血,可使視力明顯下降,最為嚴重的是引起視網膜脫離,嚴重的會導致失明及眼球萎縮。
(4)眼底改變:視乳頭旁可見弧形斑,網膜呈高度豹紋狀,可見網膜萎縮斑(Fuchs斑),黃斑變性。
(5)眼前黑影:高度近視眼會引起玻璃體變性、液化、玻璃體后脫離等,玻璃體內有渾濁及飄浮物,患者可見飛蚊癥、火星點及閃光。
溫馨提示:適當補充蛋白質、鈣質、維生素A、D、E等營養物質。多食用一些桑椹、黑豆、紅棗、核桃仁等食品可起到保護眼睛的輔助作用。經常鍛煉能增強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供給眼睛較多的營養物質,使眼睛的抵抗力增強,做好眼保健操,并持之以恒。
【參考文獻:《搶救視力大作戰》、《保護眼睛預防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