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是一種常見的并發癥,主要有以下原因。
1、手術切斷淋巴管造成的
在根治術或改良根治術后早期常有上肢不同程度的腫脹, 在數月甚或20 年后可出現淋巴水腫, 但75% 發生在術后第一年內。國內報道:乳癌根治術后有10%的病人產生上肢淋巴結水腫,“中度及輕度”水腫達59%,放療后及術后感染可以加重水腫。國外報道:40~60年代, 淋巴水腫的發生率 約12. 5%~ 49. 2%; 60~ 70 年代為13%~ 57. 5%。90年代來乳腺癌手術后的淋巴水腫發生率為24%, Mo rt imer 統計1249 例經隨訪9. 5 年的淋巴水腫發生為28%。
發生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機制仍不清楚,多數文獻認為是由于上肢的淋巴回流路徑受阻或中斷,導致間質液中的蛋白質含量增多,引起來一系列病生變化。
治療比較困難
(1)應用軟枕抬高患肢
手法按摩,自遠端向近端用一定壓力推移,每次15分鐘,每天3次。
(2)腋區及上肢熱療
用物理加溫法、紅外線和微波等,配合按摩效果好。
(3)神經節封閉
目的是解除血管和淋巴管痙攣,改善循環功能,有效率63%。
(4)手術治療
廣泛切除病側上肢的皮下組織及深筋膜,使皮膚淋巴管與肌肉淋巴管相通。
(5)適當的由于利尿劑
(6)中藥治療
蜈蚣、土鱉、全蜴、僵蠶各30克,烘干成粉,每次5克,每日3次,口服。上述處方需要在中醫師指導下應用。
2、感染性水腫
由于細菌、病毒等引起,這種情況多出現于肢體創傷,或者人體抵抗功能下降,臨床表現炎癥反應癥狀及體征,可用抗菌藥物治療,效果好。
3、阻塞性水腫
主要由于血管或者淋巴管回流受阻引起,可能是栓塞或者腫瘤引起的。栓塞給予溶栓等治療即可。腫瘤壓迫引起可能由于腫瘤復發或者轉移,這時治療需要根據情況,可以化療或者放療、手術等,首先應該性CT等檢查或者活檢證實,治療可能沒有疑問。
由于淋巴性水腫治療比較困難,目前治療以預防為主,主要有一下幾點。
1、減輕手術損傷
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是避免上肢淋巴水腫最有效的技術。
2、適當正確的鍛煉
術后功能鍛煉應循序漸進,避免患肢過度疲勞。控制體重,減輕淋巴負荷。
3、避免不必要的放療
如果腋窩淋巴結轉移為0或1-2個的低危患者,應盡量避免腋窩區的術后放療,即使需要也要設計分配好射線劑量。
4、避免患者受損傷
注意保暖與防護,避免患肢的靜脈穿刺、靜脈輸液、測血壓等。
5、預防患肢感染
反復發作的蜂窩組織炎是加重淋巴水腫的主要原因。患者發疹、發紅,同時伴38度以上的發熱,應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