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和長期接觸工業化學產品是造成膀胱癌的兩大最主要因素,約30%~50%的膀胱癌由吸煙引起,由于引起膀胱癌的原因比較多,真正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膀胱癌的病理細胞類型以尿路上皮癌最為常見,約占膀胱癌的90%以上。其它的細胞類型包括鱗狀細胞癌和腺細胞癌,還有較少見的轉移性癌、小細胞癌和癌肉瘤等。按照癌細胞惡性程度的高低,病理醫生可以給以高分化或低分化的評分。
膀胱癌很常見,約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0%左右,在我國發病率居泌尿系腫瘤首位。本病男多于女,約為4∶1,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且隨年齡增大而發病率增加。但近年來30歲以下發病者有所增加,20歲左右的患者也時有所見,總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本病在首次診斷時大多病變局限,但約有6%病人已有遠處轉移。膀胱腫瘤治療后復發率極高,一旦復發,其生物學行為也隨之改變,往往向更高的病理級別及臨床分期發展。
據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的結果,膀胱癌的發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外源性致癌物質
很早注意到在工業發達國家中直接從事于苯胺(苯胺【譯】:是最簡單的一級芳香胺,無色油狀液體。暴露于空氣中或日光下變為棕色。可用水蒸氣蒸餾,蒸餾時加入少量鋅粉以防氧化。)染料的工人,膀胱癌發病率特別高,且發病率隨工齡增長而升高。后經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發現,β-奈胺和聯苯胺類化合物對致癌有關,進一步查明了這類物質的代謝產物如硫酸對偶2-氨基-1苯酚在尿中排出的濃度高出正常值200倍,若使尿液分流不經膀胱排出,則膀胱組織不發生癌變。
(二)內源性致癌物質
色胺酸和菸酸代謝異常,其中間產物鄰羥氨基酚類物質,能直接影響細胞的RNA和DNA的合成,具有致癌性能,膀胱腫瘤病人尿內色胺酸代謝產物增多。
(三)其它致癌因素
患埃及血吸蟲病后,由于膀胱壁中血吸蟲卵的刺激容易發生膀胱腫瘤。我國血吸蟲病由日本血吸蟲病所致,不引起這種病變。膀胱粘膜白斑病、腺性膀胱炎、結石、長期尿潴留,某些病毒感染等也是誘發膀胱癌的病因之一。
膀胱癌的發生讓我們承受著巨大痛苦的同時也挑戰著我們的心理承受極限,所以生活中我們應該了解膀胱癌的病因,注意做好膀胱癌的預防,不要讓膀胱癌影響我們的健康。
(四)吸煙
在臨床上,膀胱癌患者當中,有很多都是有著吸煙的習慣,經過調查我們知道,吸煙的人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不吸煙的人高出四倍左右。由此可見,長期不節制的吸煙,不僅對身體本身有著摧殘,還是膀胱癌發病的罪魁禍首。
(五)不良的飲食結構
高脂肪飲食的愛好者,以及長期吃含硝酸鹽的食品的人群,具有很高的患病率。
溫馨提示:膀胱癌患者的各種引流管需保持通暢,妥善固定,防止移位和脫出。仔細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膀胱癌的保健需注意各種導管應按無菌處理,每日更換引流袋,引流袋不能高于病人插管口的平面,防逆行感染。
【參考文獻:《膀胱癌》《膀胱癌與前列腺癌分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