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源性膀胱是指調控排尿生理活動的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受到損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礙。主要癥狀是逼尿肌反射亢進的癥狀是由無抑制性收縮所引起,主要為尿頻,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部分病人表現為壓力性尿失禁或遺尿。
一、腦疾患
1、腦血管疾病
常見有高血壓性顱內出血,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腦栓塞,顱內動脈炎,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畸形及基底動脈瘤破裂出血等,以顱內出血最為常見,研究顯示控制逼尿肌和尿道外括約肌的神經傳導束與支配軀體感覺和運動的神經行走途徑幾乎相同,因此常同時受到損害,大腦中有許多參與排尿控制的神經核團,如基底節,小腦,蒼白球,紋狀體,丘腦等,當上述神經通路或核團受到損害時患者除有特殊的意識,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及原發疾病的臨床表現外,常有排尿功能紊亂,排尿功能異常的類型因損害部位不同而異。
2、帕金森病
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樞神經功能失常,表現為肢體震顫,身體活動遲緩,步態不穩,檢查時肢體有齒輪樣強直,25%~75%的患者有膀胱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排尿起始困難,尿意急迫或急迫性尿失禁。
3、腦腫瘤
腫瘤累及到額葉,基底節或中腦損害時可出現排尿功能異常,故此癥狀在一定程度上有提示定位診斷的意義,主要癥狀為尿頻,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少數病例發生排尿困難及尿潴留。
二、脊髓病變
1、創傷
脊髓損傷分直接損傷,間接損傷及高速投射物損傷,其中間接損傷最常見如脊椎骨折,脫位或半脫位,脊髓損傷的早期為脊髓休克期,該期內損傷平面以下脊髓對其支配的所有組織器官失去控制能力,脊髓休克一般持續2~3周,有的長達2年以上,損害后期,損傷部位纖維化瘢痕形成,可發生脊膜粘連,損傷部位神經元由星狀細胞取代,脊髓膠質化。
2、脊髓疾病
如脊髓結核,椎間盤突出癥,轉移性腫瘤,頸椎病等。
3、血管疾病
脊髓動脈栓塞可造成相應部位脊髓的損害。
4、神經管閉合不全
以腰骶部最常見,大的缺損可造成脊髓脊膜膨出,多合并有脊髓發育不良。
三、周圍神經病變
1、糖尿病
長期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謝紊亂,使神經內膜的血管阻力增加,造成缺血缺氧,引起神經細胞,神經軸突變性,神經纖維脫髓鞘改變,膀胱壁內神經元密度變稀,軸突有退行性病變及神經碎片,膀胱之傳入及傳出纖維傳導沖動障礙,導致膀胱尿道功能失調,膀胱功能損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Ⅰ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病率高達43%~87%。
2、盆腔臟器切除術后
如直腸癌根治術,子宮癌根治術等,術后常發生排尿異常,發生率高達7.7%~68%,現已證實是由于手術對盆腔內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盆神經節及陰部神經損傷所致。
3、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病毒潛伏在脊髓后角細胞內,并沿神經鞘擴散,破壞神經,當累及腰神經或骶神經者可發生尿頻及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