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原因會造成顳下頜關節紊亂呢?專家介紹說造成顳下頜關節紊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兩個原因是主要原因,具體介紹如下:
精神心理因素學說
Schwartz在1955年,1957年分別報告了300個和491個TMD病例分析了TMD的病因,又在1959年通過對過去10年間2500例TMD病歷的分析,提出了由于人們精神緊張,然后引起咀嚼肌痙攣和功能紊亂,導致顳下頜疼痛,下頜運動障礙等4,5。因而他提出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消除精神緊張和肌痙攣,包括氯乙烷噴霧和普魯卡因局部肌群疼痛處注射等。他還把Costen’s syndrome更名為顳下頜關節疼痛功能紊亂綜合征(TMJ Pain-dysfunction syndrome)。在這基礎上,Laskin 6提出TMD精神心理因素學說,他列舉了大量證據來論述他的學說:①流行病調查的資料顯示,TMD突出的表現是咀嚼肌癥狀而不是關節本身癥狀;②TMD X線檢查大多數是陰性,也說明不是關節本身問題;③很多TMD病人有精神緊張因素及個人人格偏移;④TMD患者尿中的17-羥類固醇和兒茶酚胺水平比正常人高;⑤在治療方法中如輔以精神心理治療比單純的牙科治療效果好;⑥在治療中用安慰性HE板,安慰性藥物或安慰性調HE都同樣有效。因此,他認為TMD患者的HE紊亂和關節器質改變都是繼發的,TMD主要病因是精神壓力、精神緊張、疲勞等精神心理因素。
創傷因素學說
創傷和勞損是負重關節骨關節病發病的重要因素。顳下頜關節也是負重關節,咀嚼力平均為180 kg。臨床上發現TMD患者往往有偏側咀嚼、磨牙癥,過度開口、下頜外傷等病史或誘因。因此有不少學者提出顳下頜關節創傷是TMD的主要病因7。創傷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外力或顳下頜關節功能過度造成的勞損,二是HE異常對顳下頜關節造成的微小創傷(microtrauma)。
偏側咀嚼使兩側顳下頜關節所處生物力學環境不同,其關節的組織反應亦不相同,表現為關節的形態變化。Hylander等研究發現咀嚼時,非咀嚼側顳下頜關節承受的壓力大于咀嚼側顳下頜關節承受的壓力。磨牙癥是一種非正常生理功能狀態下發生的一種異常功能下頜運動。磨牙時,升頜肌群產生反復地、持續地強制性地等長收縮,其收縮力遠遠超出正常功能的數倍。Weinborg等對磨牙癥者進行研究,發現90%的患者有髁突移位。
許多臨床和實驗研究證實,HE異??稍斐娠D下頜關節內微小創傷。長期反復持續的微小創傷時關節發生退行性改變的重要因素已被大多數專家和學者接受。1983年馬緒臣等8應用顳下頜關節造影后X像錄像錄音技術,對38名TMD患者的開閉口運動進行研究,證明在TMD患者的顳下頜關節運動中存在反復、持續的微小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