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一部分結腸息肉的患者,在早期都是沒有癥狀的,到出現癥狀就診時,往往已經癌變,令人痛惜。怎樣盡可能早期識別、發現結腸息肉,對于及早預防癌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廣義的來講,結腸息肉是指高出于腸黏膜的腔內突出物為息肉。隨著結腸鏡等檢查技術的普及應用,息肉的診斷較前明顯增多,但是確切的發病率與患病率難以統計。資料顯示,結腸鏡檢查至少有10~15%的息肉檢出率。
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有腹痛、腹瀉、便血、腸梗阻等。息肉的危害性取決于息肉的類型大小,腺瘤樣息肉危害最好,因為不僅自身長大可導致出血、腹瀉、腸梗阻、腹痛等癥狀,而且有發生癌變的威脅。腺瘤-癌序列變化已為學術界所公認。腺瘤性息肉惡變主要與息肉大小、腺管成分和有蒂無蒂有關,一般來講,如小于1cm直徑者1%的癌變率,1~2cm者10%癌變率,大于2cm者則高達50%的癌變率。絨毛多、無蒂、廣基腺瘤癌變率也高。
息肉的處理現在首先內鏡下息肉切除術,這樣的手術創傷小、副作用少、恢復快,費用低。另外由于息肉常常多發、常見、復發,息肉切除術后應該定期內鏡隨訪,以便發現相繼發生的息肉病變。對于多個、廣基、中重度異型增生者應更加密切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