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創手術理念的深入,經腸鏡治療結腸息肉因其安全、確切的療效,已成為臨床越來越多的選擇。專家對經腸鏡治療結腸息肉的癥狀進行了分析,現報告如下。
大家要知道結直腸息肉是指結直腸黏膜上的隆起性病變,并且可以惡變,故近年來對結直腸息肉的研究更加深入。特別是電子腸鏡應用于臨床以來,使越來越多的學者對結直腸息肉的發生、發展和治療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求有效地預防及早期診斷、治療結直腸息肉,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
腸鏡下治療結腸息肉是屬于微創手術,尤其是對結直腸癌的早發現、早治療的優勢受到廣泛的認可。臨床選用哪種方法應根據息肉性質而定,但每種方法各有其適應證和禁忌證。對于粗蒂息肉者或不能耐受高頻電摘除者,應使用尼龍圈套扎,使息肉頂部發紫,方能表明結扎成功,一般在7d左右息肉壞死脫落。通過實際應用,我們認為選擇不同規格的尼龍繩幾乎可以套扎任何大小的息肉。對于有蒂或無蒂的大息肉尼龍繩套扎尤為方便,且大息肉蒂粗套扎時不易被勒斷而形成機械切割導致出血等并發癥。
但使用尼龍繩套扎也要注意,套扎時一定緊靠息肉根部收緊尼龍繩,如結扎部位過高或結扎不緊,均會留有殘蒂。雖然尼龍繩套扎法治療大息肉減少了出血、穿孔的風險,但仍存在無法回收息肉作進一步病理檢查,因此可能造成病案病例的漏診,為此一般認為息肉套扎術后應切除再送病理,明確息肉性質,減少癌變或癌前病變漏診。對于細蒂或基底部很小者均直接圈套器套扎后高頻電摘除,圈套器套在息肉頸部,要提起以防燒傷腸壁。通電后圈套絲處發自或冒白煙,方令助手逐漸收緊圈套器,邊收緊邊間斷通電。操作時注意:
一、息肉要懸空,防止電流分散影響治療效果,甚至灼傷周圍腸壁。
二、凝與切電流要適宜,切割電流過大速度過快,凝固不足引起出血,相反凝固電流過大,時間過長,可造成息肉蒂部組織凝固過度,造成較薄的腸壁穿孔,在治療升結腸息肉時尤其要注意。對于無蒂、細小的息肉予以微波或高頻電或氬氣刀燒灼。無論哪種手術方法,術后均囑患者臥床休息1~3d,無渣或少渣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
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能經腸鏡摘除。對于直徑大于2cm的息肉,因其惡變較高,以及息肉惡變浸潤到蒂部,或浸潤到黏膜下層,均不應經腸鏡摘除,應根據不同部位采用根治術,或局部切除術,或經肛門切除等。有研究表明,結直腸息肉術后1、3、年的復發率分別為1O.9%、38.2、52.6l2,鑒于結直腸息肉術后的高復發率,對結直腸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切除術的病例進行監測極為重要,因此結直腸息肉術后的腸鏡的復查也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