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便困難簡介
大便困難又稱之為便秘,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常見病癥。患者常有糞便干結、排便困難或不盡感,在不用通便藥時,完全排空糞便的次數顯著減少等。排便困難或便秘不是一種病,而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或者說便秘是指排便不順利的狀態,包括糞便干燥排出不暢和糞便不干亦難排出這兩種情況。對不同的病人來說,排便困難或便秘有不同的含義。
排便是一個由多系統參與,受多因素影響的復雜生理過程。其中結腸的結構、功能、腸壁神經叢(腸腦)、腸腔容積等,都可以直接影響結腸蠕動。任何造成結腸蠕動變慢的因素,均會導致排便困難癥狀的產生,即為慢傳輸型排便困難。
進入直腸的糞便達到一定容量后,通過排便感受器引發排便反射,使內括約肌張力下降,恥骨直腸肌松弛,盆底肌和外括約肌放松,盆底下降呈漏斗狀,同時腹壓增加使糞便順利排出。其中任何一個排便反射環節發生障礙,既可引起出口梗阻型排便困難。
此外,諸如排便的規律性(胃—結腸反射、口—肛反射、起立反射)的建立,飲食量及所含纖維素的量,是否有足夠的水分攝入,胃腸道有無阻塞,消化、吸收、蠕動是否正常,腹肌以及膈肌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協助排便等,以上因素都是維持正常排便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