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區,在交通發達的今天也可向內陸地區擴散。在熱帶地區,全年均可發病,但以夏秋季為多。漁民、船民、農民等發病率較高。
病人和帶菌者是霍亂的傳染源,典型病人的吐瀉物含菌量甚多,每毫升糞便中可含7~9個弧菌,這對疾病的傳播起重要作用。
輕型病人因不易被發現,活動范圍廣,作為傳染源,其意義比典型病人更大;其帶菌者數量多,難以發現,難以管理,且常間歇排菌,是最重要的傳染源。
霍亂弧菌隨病人糞便及嘔吐物排出后,借被污染的水、食物、手或以蒼蠅、蟑螂為媒介污染食物,經口感染。水源容易被污染,特別是江河、池塘、井水以及港灣等處的水,很容易為洗滌衣服、倒馬桶、傾倒的吐瀉物及垃圾等所污染。霍亂弧菌(尤其是愛爾托生物型霍亂弧菌)在水中不僅存活時間較長,在一定條件下還能繁殖,嚴重污染水源,造成暴發或流行。歷次較大的流行和暴發流行,多與水源被污染有關,故水是主要傳播途徑。
食物在生產、加工、輸送及貯存過程中,如被霍亂病人及帶菌者的嘔吐物和糞便所污染,可引起疾病傳播。如用被污染的手指拿食物進食,也可發生傳染。在人口密集、衛生條件差、衛生習慣不良的地區,病人或帶菌者的排泄物可通過污染食品,使鄰近人群直接或間接被感染。此外,蒼蠅具有糞食兼食的習性,可通過污染飲食造成傳播。
上述各種傳播因素在霍亂流行過程中,并非單一存在,往往是互相聯系交叉的。本病男女老幼均易感染,在新感染區,成人比兒童易受感染,而在地方流行區,兒童發病率較成人為高。病后產生一定免疫力,但不鞏固,有再次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