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臟瓣膜病簡介
心臟瓣膜疾病在我國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臟疾患,其中風濕熱導致的瓣膜損害是最為常見原因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重,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變也越來越常見。這些瓣膜病變不但危害生命安全、影響生活質量,同時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和壓力,因此需要全社會人群不斷重視和提高對這種疾病的認識。要了解心臟瓣膜疾病,先從心臟的結構談起。人體的心臟分為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四個心腔,兩個心房分別和兩個心室相連,兩個心室和兩個大動脈相連。心臟瓣膜就生長在心房和心室之間、心室和大動脈之間,起到單向閥門的作用,幫助血流單方向運動。人體的四個瓣膜分別稱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這些瓣膜如果出現了病變,就會影響血流的運動,從而造成心臟功能異常,最終導致心功能衰竭。
2、心臟瓣膜病臨床表現
從臨床表現來看,瓣膜性心臟病患者最容易出現活動后疲乏和倦怠,活動耐力明顯減低,稍作運動便出現呼吸窘迫(即勞力性呼吸困難),嚴重者夜間頻發陣發性呼吸困難甚至無法平臥休息。
部分患者(特別是二尖瓣狹窄人群)會在胸悶、憋喘的同時伴有呼吸道出血,輕者痰中伴有血絲,重者一次性咯出大量鮮血。此外,長時間的肺部淤血可導致患者頻繁罹患支氣管炎,特別在冬季尤為高發。
而對于某些患者(特別是主動脈瓣狹窄),常常會感到在活動后出現頭暈或眩暈,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心前區不適或心絞痛癥狀的發生日益頻繁。
另外,部分人群雖無上述典型表現,但如果近期出現心悸、存在既往血栓栓塞、胃腸道出血、皮膚瘀點或瘀斑以及不明原因發熱等病史,也為診斷瓣膜性心臟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而不應予以忽視。
3、心臟瓣膜病發病原因
瓣膜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風濕熱、粘液變性、退行性改變、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壞死,感染和創傷等,可以引起單個瓣膜病變,也可以引起多個瓣膜病變。瓣膜病變的類型通常是狹窄或者關閉不全。一旦出現狹窄和/或關閉不全,便會妨礙正常的血液流動,增加相應的心臟負擔,從而引起心臟正常功能損害,導致心力衰竭和機體多臟器機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