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防
應積極尋找可導致致病菌進入的皮膚病變如濕疹的搔抓、破損或外傷,一旦發現這些皮膚病變應積極治療。最常見、易被忽視而未予治療的易感因素是足癬,可成為細菌進入皮膚的門戶。囑患者勿挖鼻。
1、去除誘因,勿摳鼻子,勿用銳器掏耳朵,積極治療足癬、甲溝炎、足跟皸裂、濕疹及鼻竇炎等。如有皮膚破損,應及時處理,防止感染。
2、臥床休息,多飲開水,忌食辛辣及魚腥發物。
3、下肢丹毒、應抬高患肢;形成象皮腿者可用彈力繃帶纏縛。
4、局部注意潔凈、干燥。多休息,不要過于疲勞。
二、護理
飲食宜清淡,不宜刺激性食物,鼓勵病人多飲水。發熱者可給予酒精擦浴或退燒藥;皮膚感到瘙癢時,應避免抓破,造成再次感染。藥物方面以抗菌素為主,首選青霉素,其次為慶大霉素、紅霉素、四環素或磺胺類藥物。值得注意的是,應在全身和局部癥狀消失3~5天才能停用抗菌素,以免丹毒復發。局部可以用50%的硫酸鎂濕熱敷,或試用鉛洗劑與酒精各一半配成的溶液濕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