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說危害性很多,要想遠離疾病的折磨,我們最好多了解該疾病的診斷檢查方法,及時的確診疾病,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醫院常用的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的診斷檢測方法。
1、狼瘡帶試驗(LBT) 應用直接免疫熒光抗體技術檢測皮膚免疫熒光帶或狼瘡帶,即在真皮表皮連接處可見一局限性的免疫球蛋白沉積帶,皮損處陽性率SLE為92%,DLE為90%,正常皮膚暴光處SLE為70%,非暴光處為50%,但不見于DLE正常皮膚,在慢性萎縮性或過度角化的皮損熒光帶成團塊狀,新起的皮疹沉積如顆粒狀或細線狀,而在SLE正常皮膚呈點彩狀,此免疫熒光帶為Ig(主要為IgG、亦有IgM、IgA)與補體在真皮表皮連接處沉積造成。
曾凡飲等采用1M.Nacl分離人皮膚DIF法對SLE患者進行狼瘡帶的研究,發現本法的陽性率達90.9%,以Ig沉積于真皮側最為常見,其次為沉積于真表皮兩側,而未見單純于表皮側的病例,熒光形態以線狀多見,少數為顆粒太。近來張學軍等采用熱分離表皮真皮法在5例大皰性SLE中有3例血管結合在真皮側,另2例與真皮側,表示出抗體異質性。
2、細胞免疫功能測定 淋巴細胞轉化試驗(PHA-LTT)、舊結核菌素(OT)、鏈球菌脫氧核糖核酸酶和鏈激酶(SD-SK)皮試往往陰性。
T細胞亞群檢測 采用單克隆抗體熒光技術示活動性病例中總T細胞(CD3)和抑制性T淋巴細胞(CD8)明顯降低,輔助性T細胞(CD4)/抑制性T細胞(CD4)(CD8)比值增高,隨著治療病情穩定,T抑制細胞恢復正常,T輔助細胞降低,兩者比值恢復或低于正常。
自然殺傷細胞(NK)采用酶(LDH)釋放法檢測NK活性結果示活性顯著降低,在活動期更為顯著。
3、血清補體測定 約75%~90%SLE患者血清補體減少,尤其在活動期,以C3、C4為著,但在其他結締組織病如皮肌炎、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中不減少。
4、循環免疫復合物(CIC) 血清CIC在活動期增高。
5、皮膚試驗 采用自身或同種的白細胞進行皮試,75%SLE病例陽性。采用小牛胸中核蛋白作皮試,84%(21/25)陽性。采用小牛胸腺中脫氧核糖核酸作皮試,48%(12/25)陽性。采用小牛胸腺中組蛋白作皮試,92%(23/25)陽性。
6、毛細血管鏡檢查 于SLE患者手指甲皺和舌尖微循環中可見多樣形成的障礙,表現為:①微血管袢增多,微血管張力較差,微血管擴張尤以靜脈管擴張較突出,甚至有巨血管出現;②微血流障礙,如血色暗紅,微血管袢頂瘀血,袢內血細胞聚集、流速減慢或瘀滯;③微血管周圍有滲出和出血(出血【譯】:血液自血管或心臟外流。外出的血液進入組織間隙或體腔內,稱內出血,流出體表外。)。
這些微循環障礙導致血流瘀滯和血細胞聚集異形微血管、巨形微血管和擴張膨大微血管,皆可形成微血管周圍的滲出和出血,同時又可進一步發展形成血流的泥化,甚至有微血栓產生,造成惡性循環。
7、血液流變學測定 呈顯著異常,如全血比粘度、全血還原粘度,血漿粘度增加,這些提示血粘度的增加,血液流動性的下降;紅細胞電泳時間延長,血沉快,K值增大,一致表明紅細胞聚集性的增加,但血細胞壓積普通稍低(貧血);血中纖維蛋白原增高,血液粘聚性增加,導致血流緩慢,為活血化瘀中醫治療提供理論基礎。
溫馨提示:紅斑狼瘡性腎炎患者腎臟勞累的大都伴有浮腫,浮腫顯著且尿量少的患者在低鹽飲食的基礎上,可用干西瓜皮與鮮茅根一同煎湯,對消除水腫和小便曉暢有利。應操控蛋白質的攝入,如牛肉、乳制品等,以削減尿素氮和肌酐的發生。
【參考文獻:《臨床皮膚性病學》、《皮膚性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