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對于患者的健康來說很不利,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對于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該疾病初期癥狀不明顯,很容易出現誤診,這對于我們的健康很不利,為了幫助患者更清楚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如何正確診斷與鑒別出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
本病應與其他結締組織病,細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組織細胞增生癥X,惡性網狀內皮細胞增多癥,血小板減少癥,溶血性貧血,各種類型的腎臟病,肝炎,心肌-心包炎,神經系統疾病相鑒別。尤須與類狼瘡綜合征、新生兒紅斑狼瘡綜合征鑒別。
1、類狼瘡綜合征 其中最常見者為藥物引起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本綜合征可見類似SLE的一些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有時難以區別。以下一些情況有助于鑒別:服用有關藥物史,性別差異不明顯,臨床癥狀輕,內臟受累,腎臟病變,蝶形紅斑、口腔潰瘍、脫發,以及白細胞、血小板減少,低補體血癥均少見,抗Sm抗體和抗n-DNA(FARR)抗體陰性。最主要的特點是停藥后臨床癥狀和實驗室征象消失,再用藥時復現。有時抗核抗體存在時間較長,一般預后良好。
2、新生兒紅斑狼瘡綜合征 本病見于6個月以下嬰兒。患兒母親中多數患SLE或其他結締組織病,血清中存在RO抗原(干燥綜合征A抗原)及La抗原(干燥綜合征B抗原)。患兒生后即有癥狀,主要表現為先天性傳導阻滯、狼瘡樣皮炎(皮炎【譯】:代表皮膚對于化學制劑、蛋白、細菌與真菌等種種物質的變應性反應。)、自身溶血性貧血,體內RO及La抗原陽性。此外,常伴先天性心臟病,各種缺損及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皮損的典型表現為鱗屑狀和環形紅斑,見于暴露部,即頭頂、頸及眼瞼處,似為盤狀紅斑。本病為自限性疾病,血液異常多在6周內好轉,皮損可于6個月內消失。除伴心臟病患兒外,一般預后良好。有報道青春期可成為SLE者,原因尚不清楚。
以下是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易發生混淆的疾病和癥狀,因其處理方法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故需認真鑒別。
1、CLE的鑒別
發生于面部的ACLE和DLE需與脂溢性皮炎鑒別,后者除與前者一樣有紅斑性皮損外,還伴有毛孔粗大、皮膚呈油性,皮損還可發生于鼻尖,而LE性皮損一般不累及鼻尖;播散性DLE需與多中心網狀組織細胞增生癥鑒別,后者關節癥狀明顯,且可導致畸形,皮損以丘疹、結節為主,組織病理示網狀組織細胞肉芽腫;SCLE還需與尋常性銀屑病鑒別;CCLE中的凍瘡樣狼瘡還需與凍瘡、多形紅斑鑒別。
2、SLE的鑒別
①關節炎:臨床上常將SLE特有的指關節半脫位和攣縮(Jaccord綜合征)與類風濕關節炎的手畸形混淆,兩者在外觀上較難區別,但后者的X線顯示腕骨相互堆積,骨質脫鈣,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間隙消失;損害局限于小關節,全身癥狀輕或無;血清學檢查也有助于鑒別。
②漿膜炎:SLE往往表現為多漿膜炎(心包、胸膜),即使單純性胸膜炎也以雙側為多;感染引起的漿膜炎多為單漿膜炎(心包炎或胸膜炎);腫瘤性胸膜炎與感染性胸膜炎都以單側為多,可伴有疼痛,穿刺檢查腫瘤性積液可呈血性,還可找見腫瘤細胞,感染性可從穿刺液中培養出致病菌;低蛋白血癥引起的多漿膜腔積液都見于疾病后期,不難鑒別。
③急腹癥:狼瘡性腹膜炎和狼瘡性腸系膜血管炎可酷似腹膜炎,與外科急腹癥較難區別,會誤行剖腹探查術。對育齡期女性出現高熱、皮疹或關節痛、外周血白細胞不升高或降低的急腹癥患者都應排除是否為狼瘡性腹膜炎或狼瘡性腸系膜血管炎。
④全血細胞減少:組織細胞增生癥中的“噬血細胞綜合征”和“組織細胞吞噬性脂膜炎”都可有類似于SLE的突然起病、高熱、血管炎樣皮損、出血傾向和全血細胞減少,但這兩種疾病都還有纖維蛋白原的嚴重降低,骨髓和皮膚病理、血清學檢查可資鑒別。
溫馨提示:患者們要清楚與紅斑狼瘡有關的藥物有肼苯噠嗪、普魯卡因酰胺、異煙肼、甲基多巴、奎尼丁等,尤以前二者為常見。因此對于有狼瘡遺傳學基礎的紅斑狼瘡患者,應注意到這些藥物可能誘發狼瘡性腎炎。平日里一定要多多注意防范,保持身心愉悅,不要因為壓力太大而造成失眠、情緒失控等情況發生。
【參考文獻:《皮膚性病學》、《風濕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