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核在泌尿生殖系結核中占有重要地位,泌尿生殖系其他器官結核,大多繼發于腎結核。因此,既要把泌尿生殖系結核作為全身結核病的一部分,也要把泌尿生殖系某一器官結核作為整個系統結核病的一部分。結核桿菌侵入腎臟,首先在雙腎毛細血管叢形成病灶,但不產生臨床癥狀,多數病灶由于機體抵抗力增強而痊愈,此時稱為病理性腎結核。如侵入腎臟的結核分枝桿菌數量多,毒性強、機體抵抗力低下,則可侵入腎髓質及腎乳頭,產生臨床癥狀,此時稱為臨床腎結核。
一、免疫力降低
人類很容易被結核菌感染,但人體對感染的反應一方面取決于細菌的數量與毒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免疫力的強弱,因此,患者被結核菌感染后的反應與以往是否有過感染及由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有關,第1次感染稱原發感染或初次感染;在體內已建立免疫反應或遲發性過敏反應后發生的感染稱為原發后感染(post-primary infection)或再感染,兩者在體內的反應是不相同的,一般在初次結核感染3~4周后,隨著體內細胞免疫或遲發性過敏反應的建立,早期的非特異性炎癥反應被肉芽腫性結核結節所取代,結節主要由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組成,中心常有干酪樣壞死,此時90%的患者感染被控制,播散被遏制,這類患者雖被結核菌感染,但由于免疫力較強,未發展成結核病,臨床也無表現,只有少數小兒及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可直接由原發感染發展成結核病。
二、肺結核轉移
腎結核幾乎都繼發于肺結核感染,也偶見繼發于骨關節,淋巴及腸結核,結核桿菌到達腎臟的途徑有4種,即經血液,尿路,淋巴管和直接蔓延,后兩種徑路的感染比較少見,只在特殊情況下發生,經尿路感染也只是結核病在泌尿系統的一種蔓延,不是結核菌在泌尿系統最初引起感染的途徑,結核桿菌經血行到達腎臟,是已被公認的最主要和最常見的感染途徑;而腎結核的血行感染以雙側同時感染機會較多,但在病情發展過程中,一側病變可能表現嚴重,而對側病變發展緩慢,如果患者抵抗力降低,病情迅速發展,可能表現為雙側腎臟嚴重病變,病理檢查證明80%以上的病例是雙側感染,但實際上因大多數患者對側輕度病變能自行愈合,所以臨床上所見的腎結核多以單側為主,約占85%以上,而雙側腎結核在臨床上約占10%。
溫馨提示
大量的實驗研究、尸檢和臨床觀察證實,血行播散是腎結核的主要感染方式。結核桿菌隨血流侵入腎臟。當腎臟有一定的敏感性(如局部血循環障礙、外傷等因素)或細菌數量增多形成栓子,則首先在腎外層皮質部分的腎小球毛細血管叢中形成結核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