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肝血管瘤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如B超、CT、MRI)是目前診斷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
B超
超聲檢查價格便宜,簡便易行,普遍率高,無創傷痛苦,安全可靠,可短期反復動態觀察病灶變化,獲得更多的信息,它是CT、MRI所不及的。肝血管瘤的B超表現多為高回聲,呈低回聲者多有網狀結構,密度均勻,形態規則,界限清晰。
造影超聲
近年來,造影超聲在肝臟占位的鑒別診斷中的作用逐漸被認識。對B超檢查表現不典型的肝血管瘤病例,可考慮選擇性采用肝臟造影超聲檢查,對小的肝血管瘤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性達100%、87%、94%。
螺旋增強CT
CT平掃檢查表現為肝實質內境界清楚的圓形或類圓形低密度病灶,少數可為不規則形。動態CT或螺旋CT多期對比增強掃描多數具體典型表現的“早出晚歸”的特征。部分海綿狀血管瘤,延遲掃描時腫瘤中心可有無強化的不規則低密度區,然而腫瘤周圍部仍顯示這種“早出晚歸”的特征。
MRI
MRI檢查T1加權呈低信號,T2加權呈高信號,且強度均勻,邊緣清晰,與周圍肝臟反差明顯,被形容為“燈泡征”,這是血管瘤在MRI的特異性表現。MRI動態掃描的增強模式同CT。當CT和MRI的特征性征象已明確診斷時,則不必再行其他價格昂貴或有創檢查,更要避免肝穿刺活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