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是肝臟的良性腫瘤,早期多無癥狀,不容易被診斷,往往要結合一些有關檢查才能確診,目前臨床上常采用的檢查方法有:超聲波檢查、放射性核素血池掃描、肝動脈造影、CT 、核磁共振成像等等。
1、B型超聲檢查
B型超聲檢查常作為肝血管瘤的首選檢查方法,聲像圖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均勻高回聲的腫塊,少數大血管瘤可見網狀不均勻回聲,偶爾伴有鈣化。
2、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
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現為密度均勻、邊界清楚的低密度腫塊;靜脈造影動態CT掃描顯示為由四周向中心逐漸充盈的密度影,密度與周圍肝組織相同。
3、磁共振成像(MRI)檢查
磁共振成像檢測肝血管瘤的特異性高達92%~100%,T1像顯示瘤體密度與周圍組織密度相同,而T2像瘤體顯示高信號。
4、肝動脈造影檢查
肝動脈造影能顯示直徑超過1cm的瘤體,對肝血管瘤的診斷準確率較高,表現為早期造影劑充盈且持續染色,呈現“棉絮團”或“雪樹狀”特征性表現,但此檢查方法具有創傷性,不作為常規檢查方法。
5、放射性核素血池掃描檢查
放射性核素血池掃描診斷肝血管瘤的陽性率可達100%,但其敏感性較低,不能發小直徑低于3cm的小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