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前期病變的出現,如月經延期、月經量少以及烘熱汗出、躁煩等卵巢儲備功能不足的表現。此時應引起醫患雙方的高度重視, 及時采用中西藥物治療, 配合針灸按摩、心理調節及食養攝生等方法綜合調治,“不治已病治未病”, 可有效地防止或延緩卵巢早衰的發生。
臨床要重視患者月經改變,因月經稀發或月經過少、月經延后、閉經、性欲減退及出現圍絕經期癥狀就診時,要注意卵巢早衰的發生,一旦發現有類似癥狀,必須對患者進行詳細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從而預防卵巢早衰。中年婦女面臨著家庭和事業的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卵巢功能漸趨衰退,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
中年婦女養生保健對于預防卵巢早衰至關重要,婦女應從“五七”始即予以生活調理,關注個人健康,婦女保健應重視固本培根,調和腎中之陰陽,同時健運后天脾胃,日常生活中需進行適當調護,必要時配合食補。卵巢早衰患者治療后痊愈,鞏固治療亦非常重要,當患者恢復規律月經、諸癥消失,仍需繼續用藥,但可酌情減量,以防止復發。
卵巢早衰是一種多病因性疾病,有人提出卵巢功能早衰不是不可逆的,殘存的卵巢功能可能再活動,卵巢功能早衰是暫時的一過性的。因此根據中醫理論,切合本病病機,臨床采用以補腎為主的法則治療本病可代替性激素治療,避免不良反應,恢復性腺軸功能,改善性激素紊亂狀態,提高卵巢對性激素的敏感性,或直接激發卵巢及其他受損組織修復,從而達到防治卵巢早衰的目的。
卵巢早衰的發生常有許多前期病變的出現,從保障身心健康而言預防重于治療。有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變與卵巢早衰的發生關系密切,通過檢測基因尋找高危人群進行干預成為可能。另外,卵巢早衰發生的前期可出現月經后期、月經量少、月經稀發以及烘熱汗出、煩躁等卵巢儲備功能不足的表現。
因此,對高危人群及前期病變采用補腎養血、活血疏肝的方法進行干預,并配合心理調節、按摩導引、注意攝生、膳食調理等綜合方法,達到預防卵巢早衰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