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痢疾又稱桿菌性痢疾,是由于人吃進痢疾桿菌導致的。也是小兒通常的特殊多發于夏季的一種腸道傳染病,得病兒以發熱、腹痛、里急后重(想拉大便,又拉不出來)及拉含有粘液、膿或血的稀糞便為主要癥狀。
肛腸醫院的專家解析,細菌性痢疾是小兒較通常的一種腸道傳染病,由痢疾桿菌所致。臨床上以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及排含粘液、膿血的稀便為其主要癥狀。中毒型痢疾是細菌性痢疾的危重臨床種類,起病急,進展快,病情重癥,常發生驚厥及休克,易導致死亡,必需初期判斷、及時診斷。
急性細菌性痢疾的病發癥狀是什么?
臨床上將病程在2個月以內者稱為急性細菌性痢疾,分3型,即普通型、輕型和中毒型。普通型現象為發冷發熱,腹痛、腹瀉,伴里急后重。腹痛以左下腹為主,呈陣發性,大便后減輕。大便逐日十幾次至幾十次,典型者為黏液膿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中毒型急性細菌性痢疾起病急驟,變化迅速,可現象為高熱、頭痛、嘔吐、煩躁、嗜睡,甚至血壓下降,意識改變。
細菌性痢疾的診斷能夠分為對癥診斷和對因診斷兩部分。
一般診斷:進行消化道隔離,讓病人臥床休息,給予易消化、高熱量、高維生素膳食。由于病人發熱、腹瀉、嘔吐等原由癥狀。因給予靜脈補液,中毒癥狀重癥時可靜脈應用激素,以減輕中毒癥狀。
專家解釋說患者在發病后切忌貽誤治療時機,應前往正規專科醫院進行治療。有時癥狀就是相對一段時間過后,病情明顯加重,經診斷后卻發現早已貽誤最佳治療時機,因此也增大了治療難度,所以說一旦有了疾病征兆應該盡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