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我們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淋巴水腫這個病名已不陌生,那么感染性淋巴水腫的病因以及入侵途徑有哪些,有怎樣的臨床表現,如何治療呢?
感染性淋巴水腫包括細菌、真菌、絲蟲等感染。足趾皮膚裂縫或水泡是致病菌最常見的入侵途徑,其次下肢靜脈曲張并發潰瘍繼發感染及其他局部損傷或感染也是細菌入侵的途徑。此外,女性盆腔炎所致的盆腔淋巴結炎,可使下肢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患肢淋巴不腫也有報道。鏈球菌是繼發感染的最常見病原菌。臨床以反復發作的急性蜂窩織炎和急性淋巴管炎為特點,全身癥狀嚴重,有寒戰、高熱兼伴惡心、嘔吐,局部溝淋巴結腫大伴壓痛。經抗炎對癥治療全身癥狀較快消退,但局部病變緩解較慢,易反復。每次發作后下肢腫脹加重,最終皮膚粗糙出現疣狀增生物,少數可繼發慢性潰瘍。
足癬本身或繼發感染也造成淋巴水腫,一般局限于足及足背部,嚴重真菌感染常是急性蜂窩織炎和急性淋巴管炎的先兆。控制真菌感染是預防淋巴水腫的有效措施之一。
絲蟲感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下肢淋巴水腫的常見原因。發病率4~7%,男性多見。絲蟲感染初期有不同程度發熱及局部脹痛。反復絲蟲感染使下肢局部淋巴管狹窄、閉塞、破壞,所屬遠端皮膚和皮下組織淋巴液回流受阻,出現淋巴水腫。足癬等局部病灶或繼發的丹毒樣反復發作,使淋巴引流受阻和感染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最終成為典型的“象皮腿”。其閃,陰囊淋巴水腫多非少見,晚期可致陰囊極度腫大。這也是絲蟲感染性淋巴水腫的一大特點。
由于感染性淋巴水腫治療不當或耽誤治療都會導致淋巴水腫病情的加重,出現患肢肢端的壞死,甚至截肢。感染性淋巴水腫應該怎樣治療呢?
如果有感染病灶,那么局部感染灶的處理是關鍵,一般需要感染灶的清創消毒處理,并進行無菌包扎及定期換藥處理,才能控制感染.。感染性的疾病,最好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選擇哪類抗生素,要根據感染病灶的病原菌決定為好.可以在感染灶的分泌物進行細菌的化驗檢查,進行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但一側下肢的腫脹,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影響下肢靜脈血液循環因素的關系.
如果診斷不明確,那么治療多帶有盲目性,反而加重經濟負擔和影響康復時間.明確診斷,去除病因是治療的關鍵。
以上文章就是有關這方面問題的介紹,相信讀者和患者朋友一定有所了解,對您肯定也能有所幫助。在此,專家建議患者和家屬,病發原因還是要去醫院進行科學規范的檢查之后才能確定,建議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以便查明原因后能夠及時針對性的治療,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給您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大的影響。當然如果您還有其他想要了解的問題,可以點擊我們的在線咨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