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腹痛一般多為隱痛或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現有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壓痛,有時能觸及痙攣的結腸。如何輔助治療呢?
(1)休息
暴發型和急性發作期病人應臥床休息,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直至熱退及腹瀉停止后再逐漸恢復活動,慢性持續性輕型病例經努力不能完全緩解時,也可從事力所能及的適度活動。
(2)飲食與營養
病人常因腹瀉及攝入食物不足而發生營養缺乏現象,故需食富有營養而易于消化的食物。發作期間不要吃粗纖維多的蔬菜,水果及谷類,不可飲酒及食用過多的調味品,每日蛋白攝人量最好能達到2g/kg體重,總熱量為2500~3500kcal* 少量多餐,持續3個月以上。嚴重腹瀉時可只進流質飲食。一般患者可不限制飲食種類,可進低渣飲食;重癥或病情惡化者應予禁食,給予口外營養療法。通過靜脈高價營養療法,從靜脈補充大量的蛋白質和熱卡,促使全胃腸道休息,達到正氮平衡和臨床癥狀明顯減輕。腹瀉易致鈉、鉀、鈣等電解質丟失,每天可靜滴10%葡萄糖生理鹽水2000~3000ml,并注意補充鉀、鈣。急性發作且腹瀉時,每日應給予維生素A25000U,維生素D1000U,維生素B1 10mg,維生素B2 5mg,泛酸鹽20mg和維生素C200mg。如凝血酶原的時間延長,可給維生素K口服。
(3)解痙止痛
腹痛、腹瀉部分原因是腸痙攣,故解痙藥能緩解此類癥狀。可服用顛茄配0.3~0.5ml,每日3~4次,或阿托品肌注。并可酌情選用其他抗膽堿藥物。可待因15~30mg與阿托品1mg合并皮下或肌肉注射,可使嚴重腹痛、腹瀉及里急后重緩解。必須注意,在中毒性結腸擴張時,禁用解痙劑及鎮靜劑,以免加劇擴張,導致中毒性結腸擴張癥,除嚴重腹瀉者可短期慎用抗蠕動止瀉劑如易蒙停外,禁用嗎啡類麻醉劑。
(4)糾正貧血
出血及血漿蛋白過低時,可酌情輸注全血、血漿或水解蛋白等,病情活動期,尤其正在大出血時,不可口服鐵劑,因非但不能立即奏效反而可加劇腹瀉。病情緩解及出血停止時,可服鐵劑治療。
(5)增強治病信心
生活規律化、勞逸結合、避免精神緊張、保持樂觀情緒等均有助于本病的控制與恢復。精神緊張甚者,可選用魯米那15~30mg,或眠爾通0.2~0.4g、氯丙嗪12.5~25mg、利眠寧10mg,每日三次,口服治療。久病復發與慢性病例易有悲觀情緒,臨床醫護均應積極調理關心,有時能使各種治療均無效的病例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