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淋巴癌又稱“淋巴瘤”,是原發于淋巴結或其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是中國常見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該病多見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該病按其細胞成分的不同可分為霍奇金氏病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兩大類。其惡性程度不一,由淋巴組織細胞系統惡性增生所引起,多發生在淋巴結內。
淋巴癌的成因
1,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器官移植、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2,病毒感染如HTLV、HIV、EB病毒等;
3,化學致癌物如農藥和染發劑等;
4,其他如放射線暴露和霍其金病治療后等
5,長期的酸性體質是造成淋巴細胞癌變的普遍原因
淋巴癌的癥狀
主要是在身體上摸到腫大的淋巴結,早期皆不痛不癢,因此常被人所忽略。大約60%的淋巴癌首先發現在頸部的淋巴結腫大,開始時祇單一腫大,慢慢則數目增加,且越腫大。淋巴癌可發生于全身淋巴組織,如下頷、下顎、前頸部、鎖骨上、腋下、鼠蹊部、縱膈腔或腹部動脈旁,有時則發生于臟器引起壓迫癥狀;若發生于胃、小腸或大腸則可能有腹脹、便血、嘔吐、腹痛等消化性潰瘍或胃腸機能障礙之癥狀;若淋巴瘤侵犯骨髓,則可能產生臉色蒼白、發燒、不正常出血等泛血球減少癥,有時在周邊血液里可見異常淋巴球出現。
該病相當于中醫學“石疽”、“陰疽”、“惡淋”、“惡核”、“失榮”、“痰核”等范疇。其病是因寒痰凝滯,氣郁痰結,肝腎陰虛所致。
由于淋巴瘤細胞侵犯部位及范圍不同,臨床表現很不一致。原發部位既可在淋巴結內,也可在淋巴結外的淋巴組織。但總的來說,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現:
(一)、局部表現
(1)淋巴結腫大:
包括淺表和深部淋巴結,其特點是腫大的淋巴結呈進行性、無痛性,質硬,多可推動,早期彼此不粘連,晚期則可融合,抗炎、抗結核治療無效。淺表淋巴結以頸部為多見,其次為腋下及腹勝溝。深部以縱隔、腹主動脈旁為多見。(2)淋巴結腫大引起局部壓迫癥狀:主要是指深部淋巴結,如腫大的縱隔淋巴結,壓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難;壓迫上腔靜脈引起上腔靜脈綜合癥;壓迫氣管導致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及紫紺等。
(二)、全身癥狀
(1)發熱:熱型多不規則,多年38—39C之間,部分病人可呈持續高熱,也可間歇低熱,少數有周期熱。(2)消瘦:多數病人有體重減輕的表現,在6個月內減少原體重的10%以上。(3)盜汗:夜間或入睡后出汗。
(三)、結外病變
淋巴瘤可侵犯全身各組織器官。如肝脾浸潤引起肝牌腫大;胃腸道浸潤引起腹痛、腹脹、腸梗阻和出血;肺和胸膜浸潤引起咳嗽、胸腔積液;骨骼浸潤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皮膚浸潤引起皮膚搔癢、皮下結節;扁桃體和口、鼻、咽部浸潤引起吞咽困難、鼻塞、鼻紐;神經系統浸潤引起脊髓壓迫、顱神經病變等等?;颊咭坏┯猩鲜霭Y狀和體征,就應到醫院進行檢查以便明確是否患了淋巴瘤。
臨床常見的證型
(1)陰寒凝滯型:
證見頸部淋巴結腫大,不痛不癢,皮色如常,堅硬如石,伴有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胃納不佳,舌淡紅,舌苔厚膩,脈沉細。
(2)肝氣郁結型:
證見頸部、腋下及腹股溝部淋巴結腫大,皮色如常,推之不移,不痛不癢,伴有情緒急躁,胸悶不舒,兩脅發脹,體弱乏力,舌苔薄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滑。
(3)肝腎陰虛型:
證見五心煩熱,午后潮熱,腰膝腿軟,疲乏無力,形體消瘦,多處淋巴結腫大,舌質紅,舌苔薄,脈沉細或細小弦。
(4)脾氣虛弱型:
證見頸項腫核,四肢無力,面色蒼白,胃納不佳,動則氣短,舌苔薄膩,脈細無力。
淋巴瘤早期無明顯并發癥出現,晚期則隨病變的進展出現感染及相應組織器官受侵的臨床表現。
溫馨提示:術后一定要鞏固治療,預防和控制其復發或轉移,這是腫瘤治療的關鍵,直接關系到愈后康復程度.由于手術僅僅切除的是局部病灶,改善局部環境,而對身體整體并沒有從根本上改善,這也就是腫瘤術后多復發的根源.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