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淋巴瘤的原因是什么?淋巴瘤的病因迄今尚不清楚。病毒病因學說頗受重視。1964年Epstein等首先從非洲兒童Burkitt淋巴瘤組織傳代培養中分離出Epstein—Barr(EB)病毒,系DNA皰疹病毒。Burkitt淋巴瘤有明顯地方性流行發病規律。這類患者80%以上的血清中EB病毒抗體滴定度明顯增高,而非Burkitt淋巴瘤者滴定度增高者僅14%。滴定度高者發生Burkitt淋巴瘤的機會也明顯增多。用熒光免疫法檢查部分HD患者血清。引起淋巴瘤的原因是什么?
1.病毒
病毒感染與淋巴瘤關系較為密切的病毒有:Epstein—barr(EB)、人類細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HTLV)、人類皰疹病毒6型(HHV-6)。1964年,Epstein等首先從非洲兒童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組織傳代培養中分離得到EB病毒。這類DNA皰疹型病毒可引起人類B淋巴細胞惡變致Burkitt瘤,80%以上的血清。EB病毒抗體滴度明顯升高,而同地區非Burkitt瘤病人中只有14%升高,抗體滴度升高者日后發生Burkiitt淋巴瘤的幾率明顯增多。在Burkitt瘤細胞核中已提取出該病毒DNA,說明EB病毒可能是Burkitt淋巴瘤的病因。
2.細菌
幽門螺桿菌(Hp),與胃MALT淋巴瘤發病關系密切。
3.物理因素(輻射)可能機制
①激活癌基因;②細胞突變;③DNA損傷與錯誤性修復;④染色體畸變。
4.化學因素
①長期接觸烷化刺、多環芳烴類、亞硝胺類等化合物;②用化療藥物或放、化療聯合使用。
5.免疫因素
免疫缺陷遺傳性免疫缺陷,如毛細血管擴張性共濟失調、Wiscott-Aldrich綜合征、遺傳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癥等患者的淋巴瘤發生率顯著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也有并發淋巴瘤者。提示持續反復的自身抗原刺激、異體器官移植或免疫缺陷引起的反復感染,使細胞發生增殖反應.而免疫缺陷發生抑制性T細胞監視功能失調,細胞無限制性增殖,最終導致淋巴瘤的發生。
6.遺傳因素
Rafts等報道,霍奇金病的一級親屬中霍奇金病的發病率為普通人的3倍。
組織學分類
與霍奇金病比較,NHL是一組組織學類型、臨床表現和生物學行為有顯著差異的淋巴細胞腫瘤性疾病。NHL侵犯結外組織的傾向大,往往多灶性起病,所以療效較霍奇金病差,臨床過程不一,治療效果也有顯著性差異。NHL的組織學分類對認識NHL組織發生學,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和判斷預后,都具有重要的意義。1966年Rappaport根據病理組織學特點及增生的細胞成分和分化程度,將NHL分為結節型(又稱濾泡型)和彌漫型兩大類。
1980年國際淋巴瘤討論會分類法:按腫瘤的惡性程度分為低度、中度和高度三類。1982年,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參考各家分類,根據腫瘤生物學行為,制訂了一個既能供臨床使用又能與其他分類轉換的NHL的工作分類法。我國病理學家在1985年成都會議上,根據國內NHL的特點,參考國際工作分類,擬訂了我國的NHL工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