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早期癥狀是在你的左側腹部出現疼痛,但這種疼痛在排便后便消失了。另外,病人的排便過程本身非常痛苦,還可能會發生腹瀉,排出帶血帶膿的糞便等。潰瘍性結腸炎嚴重發作時,患者會出汗、惡心、喪失食欲,發熱時可高達40℃。
一、內科治療
由于本病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闡明,內科治療的目的是控制急性發作、緩解病情、減少復發、防止并發癥。目前尚不能使疾病根治,其治療依病變范圍和嚴重程度而定,主要包括一般治療、營養支持治療、對癥治療和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包括氨基水楊酸類,如柳氮磺吡啶和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藥和中醫中藥。近年來內科治療新進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腸道內營養即要素飲食的應用;新型5-氨基水楊酸制劑的應用;其他新劑型的應用;免疫抑制藥的應用。
二、一般治療
1、由于本病與胃腸道營養的關系密切,患者可能存在多種營養物質的缺乏,如蛋白質、維生素、電解質和微量元素等,而營養不良反過來又影響藥物治療的效果。因此,近年來無脂無渣的要素飲食已成為其重要的輔助治療方法,應給以易消化、少纖維、富營養的食物,避免牛奶及乳制品。發作期給以流汁飲食,嚴重者應禁食,通過靜脈給予營養治療,使腸道獲得休息。
2、暴發型和急性發作期患者應臥床休息,精神過度緊張者可適當給予鎮靜藥;腹痛或腹瀉明顯者可給予少量阿托品、山莨菪堿(654-2)等藥物,但大劑量使用有引起急性結腸擴張的危險。
3、有貧血、失水、營養不良等重癥或久病患者,應酌情輸血、補液及全身性支持治療。應用蛋白合成激素能改善一般狀況,增進食欲,加速潰瘍愈合。尤應注意水及電解質平衡,補充多種維生素,有利于病變恢復和改善全身狀況。
三、藥物治療
1、抗生素
有繼發感染者可用青霉素、氯霉素、慶大霉素、頭孢菌素等,為了避免加重胃腸道癥狀,一般選擇靜脈用藥。甲硝唑或替硝唑可抑制腸道厭氧菌,并有免疫抑制、影響白細胞趨化等作用。認為該藥可明顯減輕里急后重癥狀,對有肛周疾病和瘺管的患者療效明顯。每次0.4g,3次/d,口服,療程3~6個月,病程1年以上者有效率在60%~70%。
2、糖皮質激素和促皮質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近期療效較好,有效率可達90%,能抑制炎癥和免疫反應,緩解中毒癥狀。一般適用于磺胺類藥物治療無效、急性發作期或暴發型病例,但并發腹膜炎或有腹腔內膿腫形成者不宜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