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癥,系指臨床上無原發損害,且以瘙癢為主的感覺功能異常性皮膚病,在經過中由于搔抓可出現繼發性皮膚損害,如抓痕、血痂等,并依據皮膚瘙癢的范圍或部位,可分為限局性和泛發性兩類。
皮膚瘙癢癥同濕疹,神經性皮炎,虱病,疥瘡等疾病共同之處是均有較為劇烈的瘙癢,但最基本的區別是前者無原發皮膚,而后者有,而且,虱病可找到成蟲或蟲卵;疥瘡則多見于一些特殊部位如指縫等,特征性的隧道,疥瘡結節,集體傳染,可找到疥蟲或卵。
老年性皮膚瘙癢癥,冬夏易發(冬季皮癢癥、夏季皮癢癥),發于冬季者,春暖可愈;發于夏季者,入冬即輕。泛發性皮癢癥,內臟癌腫、肝臟病、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均易伴發本癥。外陰瘙癢癥,病程遷延,多年不愈。
一、中醫診斷
本病多因血虛以致生風生燥,肌膚失養,或因風濕蘊于肌膚,不得疏泄引起。
1.血虛
證候:多見于老年人,病程較久,如情緒波動等,可引起瘙癢發作或加劇,冬春季節發病,皮膚干燥脫屑,有明顯抓痕及血痂,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級或弦滑。
辨析:證屬陰血不足,血虛風燥,肌膚失養。
2.風濕
證候:多見于青壯年,病屬新起,如被褥太暖等,可引起瘙癢發作或加劇,夏秋季節發病,往往繼發感染或濕疹樣變,苔白或薄黃膩,脈滑或滑數。
辨析:證屬風濕蘊阻于肌膚,不得疏泄,而致肌膚失養。
二、西醫診斷標準
皮膚瘙癢癥診斷標準:
1.周身或局部皮膚劇烈瘙癢,無原發皮損。
2.因瘙癢而反復搔抓后,可引起繼發皮損,如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等。
3.老年人及成年人好發,冬、夏季多見。
西醫診斷依據:
1.只有陣發性皮膚瘙癢,而無原發性皮膚損害。
2.瘙癢常于人睡前、情緒激動、溫度變化,飲酒及進辛辣刺激性食物時引起或加重。
3.多發于老年人及患有某些系統性疾病者,發病多在冬季。
4.局限性皮膚瘙癢多以肛門、外陰、頭皮、小腿、外耳道多見。
風瘙癢癥:
1.老年人多見。冬季易發。
2.開始只有瘙癢,而沒有原發皮疹。
3.瘙癢陣發性發生,可伴有燒灼、蟲行、蟻走等感覺。情緒激動、溫度變化、飲酒食辣、 衣服摩擦等刺激,每可引起發作或加重。
4.常有條狀抓痕,血癡等繼發性皮損,日久呈現濕瘡樣變化,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
5.全身性的有老年性瘙癢、冬令性瘙癢等;局限性的有陰囊瘙癢、女陰瘙癢和肛腸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