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口腔粘膜病的病因有哪些
單純皰疹
病原體 — HSV,傳染途徑—以帶病毒者及病人為傳染源,通過飛沫、唾液、皰液接觸,胎兒可經產道感染。
發病機制
—感染HSV后,HSV脫去蛋白質衣殼進入細胞,DNA進入細胞核,增殖擴散,引起急性發作,成為原發性單純性皰疹。原發損害后,病毒沿三叉神經鞘進入半月神經節細胞或周圍細胞內潛伏,在一定誘因刺激下引起復發性單純皰疹。
原發性皰疹性口炎
1型單純皰疹引起的口腔病損,可引起急性皰疹性齦口炎,6歲以下兒童多見,尤其是6個月至2歲。成人也有發作。前驅期—從有接觸史后,潛伏期4-7天。出現發熱、頭疼、乏力、肌肉疼、咽喉疼等急性癥狀,頜下和頸上淋巴結腫大、觸痛,患兒流涎、拒食、煩躁不安。
經1-2天后,口腔粘膜廣泛充血水腫,附著齦和游離齦有急性炎癥。水皰期—口腔粘膜任何部位可發生成簇小水皰,特別是鄰近乳磨牙的上腭及齦緣處更明顯。水皰壁薄,破后形成小潰瘍。糜爛期—成簇的水皰破后可形成大面積糜爛,可造成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