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癥也叫艾滋病恐懼癥,是一種對艾滋病的強烈恐懼,并伴隨焦慮、抑郁、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癥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
有部分“恐艾癥”患者心理素質較弱,也是導致恐艾癥的原因之一,而且表現癥狀更明顯,這類人的恐艾只是一個表象,多數背后還有更根本的心理問題,例如對性本身的困惑,成長經歷中的某些心理創傷等等。
有高危性行為,這些出現“恐艾癥”的人,常常對艾滋病知識缺乏正確了解。因而解決“恐艾癥”首先要普及正確的艾滋病知識。許明智表示,認識艾滋病應該做到全面科學,一知半解,草木皆兵,鬧了笑話不說,還會使個人陷入抑郁恐慌的漩渦當中去。有些病人了解到艾滋病主要是通過性行為、母嬰、血液的傳播方式,就處處謹慎小心,高度警惕起來,尤其害怕血液和傷口。
實際上,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離開人體后,如果暴露在空氣中,沒有幾分鐘就會死亡。它不會通過我們的日常活動來傳播,淺吻、握手、擁抱、共餐、共用廁所、游泳池、電話、打噴嚏等,都不會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普通人只要正確地處理傷口,艾滋病病毒也是無法侵犯的。
針對這部分心理負擔特別大的,“恐艾”情節已嚴重影響生活工作的患者,許明智表示,必要時,在引導治療的同時,可以使用藥物輔助治療。關鍵是,“恐艾癥”患者切勿諱疾忌醫,應主動尋求醫生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