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的檢查手段有很多,但大多數患者在這方面的了解根本不夠。宮頸癌的發病形式很多樣化,因此檢查工作并不是那么好做的,這也是很多人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之一。下面就給大家說一下宮頸癌應做什么檢查。
宮頸癌應做什么檢查
(1)宮頸刮片:是篩查早期宮頸癌的重要方法。故又稱“防癌涂片”。報告形式主要為分級診斷及描述性診斷兩種。目前我國多數醫院仍采用分級診斷,臨床常用巴氏分級分類法: 巴氏Ⅰ級:正常; 巴氏Ⅱ級:炎癥,指個別細胞核異質明顯,但不支持惡性,余均為ⅡA; 巴氏Ⅲ級:可疑癌; 巴氏Ⅳ級:重度可疑癌。 巴氏Ⅳ級:癌。 由于巴氏5級分類法,主觀因素較多,各級之間無嚴格的客觀標準,故目前正逐漸為TBS分類法替代,而后者需專業醫師方可讀懂。故目前國內許多醫院常利用電子陰道鏡局部放大10~40倍的功能,進行宮頸可疑部位的染色,從而重點取材,以提高病變的檢出率。
(2)陰道鏡檢查:陰道鏡不能直接診斷癌瘤,但可協助選擇活檢的部位進行宮頸活檢。據統計,如能在陰道鏡檢查的協助下取活檢,早期宮頸癌的診斷準確率可達到98%左右。陰道顯微鏡檢查 能放大100~300倍,宮頸涂以1%甲苯胺藍染色,可以觀察細胞結構,根據細胞的形態、排列、大小和核的大小、形態、著色深淺及毛細血管圖象等進行分類診斷.但陰道鏡檢查不能代替刮片細胞學檢查及活體組織檢查,因為不能發現鱗柱交界或延伸宮頸管內病變。
(3)宮頸錐形切除術:在活體組織檢查不能肯定有無浸潤癌時,可進行宮頸錐形切除術。當宮頸細胞刮片檢查多次為陽性,而多點活檢及頸管刮術陰性,或已證明為原位癌,不能排除浸潤癌者,可進行宮頸錐切術并送病理。因錐切術后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目前在臨床多不采用,如果作為治療手術可以全子宮切除術取代。
宮頸癌應做什么檢查?事實上,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從什么地方進行治療宮頸癌,就是檢查做的不到位,因此很多癥狀給沒有能夠搞清楚。這些檢查手段并不是所以人都適合的,因此選擇好的方法很重要。希望這些都能夠幫助大家早日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