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把2000年~2010年定為骨關節病10年。目前全世界骨質疏松的患者大約有2億人,其發病率已躍居世界各種常見病的第七位,根據北京上海的初步調查,我國60歲以上骨質疏松女性中,患者大約為40%~50%,男性為20%,骨質疏松的主要后果是骨折。骨折和骨關節病不僅使國家和個人醫療費用大大增加,而且使人致殘和獨立生活能力喪失。因此該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研究,已列入國家攻關課題。
由中國保健科技學會骨質疏松與骨關節病委員會召開的全國骨質疏松與骨關節病學術研討會,是一次內容新穎、學術水平高的會議,最新進展有。
1、由北京醫院牽頭的九五攻關課題對全國五大行政區48615例50歲以上人群進行了大樣本調查,結果為總骨折患病率為26.6%,前臂骨折患病率為40%,脊椎骨折患病率為13.3%,髖部骨折患病率為1.9%。可見中老年人骨折率較高。
2、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方法對223例北京地區無親緣關系的健康婦女和49例男性研究結果表明,漢族婦女雌激素受體等位基因型頻率分布與男性分布無明顯差異,但有一定的種族差異。
上海醫院等對835例上海地區男女居民進行基因型分析,表明基因存在種族差異,東方人中BB型極少見。
3、將骨密度與骨強度測量技術相結合應用于骨質疏松的診斷。近幾年,盡管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DEXA)測量人體投影骨密度已被醫學界接受為診斷骨質疏松的最佳標準,但目前又提出用股骨頸能支撐體重的倍數(即抗骨折能力)診斷骨質疏松的測量技術和觀點,以減少骨質疏松診斷漏診與誤診。
4、骨質疏松(OP)和骨關節病(OA)的綜合治療和分層預防措施包括:中西醫結合治療OP和OA,藥物與非藥物治療相結合(物理康復、磁療和運動療法),創建社區慢病綜合防治(包括OP和OA)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