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肝病的一種,對人體的危害很大的,主要是由于多重致病因素導致的,比如病毒、細菌、急性重型肝炎、寄生蟲、化學毒物、藥物和毒物、酒精等,侵害肝臟,使得肝臟的細胞受到破壞,肝臟的功能受到損害,它可以引起身體珠一系列不適癥狀,以及肝功能指標的異常。那么,肝炎的早期癥狀有哪些呢?
1、發熱
急性黃疽型肝炎早期身體發熱,多在37.5-38.5攝氏度,高熱者少見,一般持續3-5天,而無黃疽型肝炎者發熱遠遠低于黃疽型肝炎者。許多病人除了發熱,還伴有周身不適、食欲減退,有些黃疽型肝炎病人起初誤認為自己是感冒,在醫院門診按感冒治療,3-5天后待黃疽出現才被確診,而發熱的原因,可能是肝細胞壞死、肝功能障礙、解毒排泄功能減低或病毒血癥所引起。
2、食欲減退,惡心厭油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化工廠”,它參與著人體內的一切代謝過程,其中分泌膽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膽汁中的膽鹽對脂肪的吸收消化起著重要作用。患有肝炎后,因肝炎病毒誘發肝細胞大量破壞,分泌膽汁的功能減低,從而影響脂肪的消化,所以會出現厭油食,患肝炎時胃腸道充血、水腫,蠕動減弱,胃腸功能紊亂等癥狀,進而影響患者食物消化與吸收,所以會導致患者食欲減退、惡心厭油等急性病毒性肝炎癥狀。
3、肝區疼痛
肝炎常引起肝區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肝炎患者脹痛、鈍痛或針刺樣痛,活動時加劇,且時間不一。有時左側臥位時疼痛減輕。出現這種癥狀的主要是因為肝炎病毒引起肝臟腫大,使肝被膜張力增大。
4、尿黃如茶
人體的紅細胞正常壽命是120天,被破壞的紅細胞會放出血紅蛋白,經過一系列的分解代謝,變成黃色物質叫膽紅素,肝炎病毒導致肝細胞破壞,影響膽紅素的代謝,使膽紅素進入血液增多,經尿液排出體外較平時增加,故尿色加深。尿的顏色越黃,說明肝細胞破壞越重,病情好轉尿色逐漸恢復正常。
5、疲乏無力
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礙,導致人體能量不足;其次是由于病毒導致肝細胞破壞,從而使其肝臟制造和儲存糖原減少。另外缺乏維生素、電解質紊亂及肝細胞破壞引起血中膽堿酯酶減少,影響神經、肌肉正常功能,因而造成疲乏無力。
溫馨提示
肝炎患者的飲食要清淡,炒菜應清淡,少放油,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戒煙戒酒。肝炎患者不提倡過分服用補藥,正常飲食即可提供足夠的營養。服用補藥最好征求中醫醫生的意見,盲目進食補藥沒有益處。
【參考文獻:《解讀乙型肝炎》《名醫會診乙型肝炎》】